邵克平九十华诞版画展 宁波籍版画名家邀请展


2024-03-29
邵克萍,1916年生,宁波镇海人.早年求学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浙江《民族日报》美术编辑,1940年开始木刻创作,194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办事,出任木刻函授班导师,并受聘交通大学任版画指导。邵老在内忧外患的革命年代里,见证了国统区人民的悲惨生活,创作了一批革命现实主义的木刻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新兴版画不平凡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邵老的版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美术展览,曾赴苏、美、英、法、日、德等国展出,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二次大战博物馆等国内有关机构及个人收藏。199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邵克萍从艺55年画展”,向人们系统地战士了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辛勤栽培的累累硕果,为此,《美术》刊发了邵老十余幅作品及专题文章。中国美协在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报告中,评价邵克萍为上海版画的三个主要代表任务之一。2000年,他向上海鲁迅纪念馆捐赠了自己历年来的版画原作65幅以及有关文稿、图书、资料,收藏于该馆设立的“邵克萍专库”,令人肃然起敬。2006年6月,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了“邵克萍九十回顾展”。 他曾出版有《邵克萍版画集》、《上海新兴版画史》、《木刻的实习与创作》、《铮铮刻刀写春秋——中国新兴版画运动概述》等专著,并是《中国美术词辞典》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邵克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历史、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版画会副会长。 凝聚深厚的黑白功力 刻印绚烂的文化意蕴 版画在中国是一种古老的画种,又是一种崭新的画种。新旧之间呈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显现了版画在功用取向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然而版画以风格小巧精致、简洁明快动人的形式和分明的轮廓、简洁的造型以及版痕、刀痕、水印油印的印痕所产生的肌理效果超越了中西文化的樊篱,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自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倡导“新木刻运动”之后,浙江逐渐发展为中国版画的重镇。在继承传统、务实和善于吸收新兴事物表现的浙江版画阵营中,宁波籍版画家的作品以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滋养、开放的意识和胸襟,锐意创新,谱写了中国版画名家的典范。 此次宁波籍版画名家联展,展出了张奠宇、俞启慧、陈聿强、王正均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都是在文化传统浓厚的宁波从小进行了东方文化观念的精神准备和素质积淀,先后就读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或浙江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在老一辈版画家的影响下,他们一面不断直面人生,深刻地体现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奋斗的历程;一面不断尝试和开拓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技巧与语言与更具有现代造型意识的表述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使版画创作空间在多元和多样的艺术语境中更加拓展和丰富。 他们功力涵养深厚,个性风格突出,有的主攻铜版画,从事版画史研究,著书立说,出版了《西方版画史》等经典著作;有的不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取舍、挪移和重构文化传统符码,把传统艺术精神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表现现代艺术形式,形成了超时空的心象视觉图式;有的在中西艺术媒材和技法上大胆开拓,把中国传统木刻水印技法与丝网版画相结合,成功首创了具有特殊视觉肌理又有墨、色滋润渗化效果的“水印丝网版画”;有的继续坚守木刻的基础语言、强化刀法的黑白对比来凸现画面的视觉张力。虽然呈现的风格各异,但他们在精神诉求和艺术取向的层面上是一致的。在这些作品中,凝聚着他们丰富的人生感悟、审美经验和艺术智慧,是艺术家心路历程和德艺双馨的彰显,也是从艺的后来者膜拜的标识。 黑白之道、肌理之间,凸现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而是绚烂的文化意蕴!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