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线 34 PART 2


2024-04-19

上接美术视线 34 PART 1

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

主讲人:芭芭拉·博斯克(Barbara Borcic)

大家好。我是来自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主任。今天首先为大家介绍下我馆的DIVA项目。DIVA是一个创新的项目,主要是为了对包括视频在内的新媒体艺术进行研究、记录、分类、分析、解读、呈现、传播并推广。我们尝试一些在线的宣传方式,也非常愿意跟各界在这一方面进行交流。

我们从2005年开始DIVA项目,现在称它为Diva station,目前拥有超过1000个视频艺术品,都是由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提供。我们从1969年开始视频、音频的保藏工作的,直到现在我们收集了一系列、涉及范围广泛的视频音频作品。这对我们整个艺术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对更多艺术品的解读,提供一些新的可能性。

现在DIVA也是不断地去收集新的作品,并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促进我们彼此之间的理解。DIVA已经成为欧洲GAMA组织的合作伙伴,这个组织是媒体艺术分类的组织机构。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机构的网站。

作为欧洲GAMA组织的合作伙伴,我们跟GAMA其他成员之间可以彼此学习,比如把我们的术语、分类方式、关键词等等,进行交流,最终达到统一。所以大家在进行关键词搜索的时候,就可以更方便,比如说你在GAMA的网站上输入一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显示的结果就会更加完善。在这里搜索,网站会提示你在哪一个数据库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也可以提供一些在线的资源。在这里我打不开这个网站,所以我就不跟大家详细地展示了。

除了我们当地的一些媒体艺术之外,我们还有超过500多个由国际艺术家创作的视频资料:包括德国视频艺术发展40年的总结,也有英国的一些媒体艺术,还有一些电视节目等等。很多的国际艺术家跟我们合作,他们的一些视频没有上线,但是您可以到我们的中心,我们可以帮您找到这些国际艺术家的视频。我们收集他们的艺术作品,后来我们有个斯洛文尼亚的Video Docoment视频文件项目,它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研究1969-1998年之间,斯洛文尼亚的视频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工作。这是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源,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这个项目有利于我们整个文件的归档,还有命名等等。我们相信对公众来说,它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资源,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它并从中获益,所以我们也邀请不同的策展人来跟我们合作。

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常常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一些视频艺术作品的展览。下面跟大家展示一下,DIVA的在线网站。登陆之后,点击视频,然后是类型,或者艺术家,这里有不同的子项目。在分类上,我们跟合作伙伴已经达成共识,比如说有一些视频,包括一些演讲、研讨会、表演活动等;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在线资料。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这些关键词也已经与GAMA一致。同时,这里也会展示大家经常搜索的一些关键词,因为它是一个互动性的平台,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用户的反馈。此外,我们还与其他国家类似网站相互链接,因此在这上面可以获得其他国家的资源。

藏品的归档是艺术中心经过观察、分析、研究之后的结果。我们跟众多的分析师、策展人以及艺术家进行沟通,然后达成共识,比如使用什么关键词和术语来描述作品,再有使用什么样的代码代表艺术家的作品等等。这种共识的达成,也让我们更好地在线展示这些作品。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比如可能去搜索某个具体的艺术家某段时期内的作品;他最近几年创作了哪些作品,或者跟他风格类似的作品有哪些。

主讲人系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浅谈藏品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以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举办齐白石精品展为例

主讲人:薛 良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去世后,家属将家藏齐白石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由当时齐白石的工作单位——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收藏,并筹建“齐白石纪念馆”。 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这座计划中的纪念馆最终没有建立起来,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憾事,而且这个计划一搁置就是将近半个世纪。 作为全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单位,北京画院对于保护、传承、推广齐白石艺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在2005年9月24日,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馆时,在馆内的三、四层单独专辟齐白石纪念馆,长期陈列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一、依托于北京画院丰厚的藏品资源。二、成立时间较晚,便于借鉴吸收他人的经验和优势。针对齐白石藏品,制定了长期而且较为详尽的计划。

我们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举办齐白石展览之前,曾与匈方有过多次的合作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契机就是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们从上海中华艺术宫将匈牙利国宝级艺术大师米哈伊·蒙卡奇的展览接到北京北京画院美术馆。并且按照我们自己的策划思路重新整合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的蒙卡奇藏品,其实在蒙卡奇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匈方人员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限制和要求,而我们当时考虑的最重要的策展思路就是解决蒙卡奇是谁的问题,所以我们整体规划展品的同时大量的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辅助,比如说匈牙利著名的诗歌,与展览气场相契合的李斯特的钢琴曲,甚至我们还找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于蒙卡奇的介绍以及相关出版物,这些都是非常生动鲜活的文献资料,而且也是蒙卡奇前后相隔五十年在北京展出的历史呼应,最后我们还将当年蒙卡奇的出版物作为小礼物赠送给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的馆长。

在中国的近代画坛,还没有一位艺术家可以像齐白石一样被广大的民众所喜欢,无论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绘画爱好者,只要提到齐白石大家都可以评论几句。但是策划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的展览时,我们面临的观众对象是对齐白石,甚至是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的外国观众。他们看待齐白石会退去他身上所有的文化光环,会忽视齐白石“人民艺术家”的身份,会冷眼看待近年来书画市场上“天价”的齐白石。而是重新将审视的目光回归到齐白石创作的作品本身,会用普通观者最朴实的审美去品读中国艺术最本真的意蕴,所以这是我们在策划此次展览时的思考重点,也是我们从多达两千件齐白石藏品中挑选展品的标准。

我们在这个展览中所期望达到的展出效果和匈方策展的思路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匈牙利人可以理解的齐白石?

艺术之于普通人给予的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人文式的关怀,去教导普通人去体味人性的本真与淳朴,从而使观者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豁达。齐白石恰恰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探寻到了艺术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不分国界可以跨越东西方文化存在的,所以在拟定此次展览标题的时候,我们借用了齐白石自己的画语“天然之趣”来表现他所追求的艺术本质。

从策展理念的要求上,我们共同选择了一种渐进式的“读展”方式,由浅入深的吸引观众去了解、认识、最后再到能够欣赏齐白石的艺术。所以在为此次展览专门编辑出版的图录中,我们刻意从不同角度挑选了三位年轻学者的文章,并且进行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排序方式。三篇文章从介绍齐白石开始谈起,首先就向读者讲述齐白石坎坷而又丰富的人生阅历;接着是阐述齐白石艺术在今天的影响与现状;最后结合国外展出的主题讨论世界文化背景下齐白石对于今天的价值与意义。

另外,在一进入展厅的入口处,我们选择的是齐白石的一段画语录“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齐白石

在齐白石的这段画语录中讨论了绘画艺术中“写生”与“写意”的关系。实际上在中国画的概念里,写生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是“写生”这个词对于西方绘画来说确实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展览的开始阶段便采用了一个西方人熟知的“概念”将他们引入,吸引他们主动地走进齐白石的绘画世界。所以在这个展区我们重点安排了齐白石的画稿,这些画稿逸笔草草,多是以纯水墨的方式简单勾勒,有些是齐白石“五出五归”路上的所见所闻,有些是齐白石在画室中的仔细琢磨,但是它们的价值就在于向西方观众展示中国画的写生方式,包括进一步的构思与创作的详细过程。最后我们还加入了一部分毫无布景的齐白石草虫画稿,这些源自自然生活的小昆虫多是日常所见,可以说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都是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可以从感官上迅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果细心的观众用放大镜去观看的话,还可以感受到中国画毛笔线条的书写性与晕染效果,在观察这种细节的时候去体味中国画的“写生”概念。

在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概念中,花木类作品的表现往往都是寄情的。比如说画梅兰竹菊多是寓意画家的道德、格调与情操,画牡丹寿桃多是寄托画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这个展览里,我们就打破了以往惯用的展出方式,不再将情感性放在首位,而是以春夏秋冬季节的方式去客观呈现齐白石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为了营造更好的观展效果,我们也借用了一些道具进行辅助,从细节处着手进行布置以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并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文化。北京画院曾经历时四年制作了一部五集的齐白石文献纪录片,并且以齐白石自己“印语”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对他进行最真实的还原。为了使匈牙利的普通观众更好地了解齐白石,我们从长达100分钟的视频中进行节选,最后以《大匠之门》为主题向观众介绍“谁是齐白石?他取得过怎样的艺术成就?”,这部专题片最后以中英匈三种文字字幕的形式呈现,很好地为绘画作品展做了内容上的补充。此外,在展览现场还专门设置区域复原了齐白石的创作场景,还将中国文人画室中的文房四宝进行展示。在观众互动体验方面,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专门请人仿刻了齐白石的印章,并对他的常用印进行了英、匈两种文字的解释说明,参观观众可以在填写观众留言的时候加盖齐白石的印章。

对藏品的深度发掘和学术研究是做好一个展览的基础,可以不断开拓展览的文献性、可读性。而好的展览项目则便于藏品的广泛推广和传播。而好的交流活动则利于展览项目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从而在今后的展览策划工作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所要追求和表达的是人性中最普遍,也是共通的人类情感,是最真、善、美的本质追求,所以好的艺术可以超越文化的差异,跨越国界的限制,是无论中国人、外国人、东方或是西方所没有障碍的形式语言,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好的藏品按照合理、渐进的展览方式呈现出来,便可为全世界观众所共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还会和欧洲的捷克、奥地利等国家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不断地将齐白石最精彩、最本真的作品送出去展览。在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今天,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世界艺坛,所期待的绝非是那些形式相同,观念类似的作品,而是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本真。

最后作为美术馆人还有几点感触想与大家分享:对待学术研究恪守公正之心;对待藏品管理秉持敬畏之心;对待公众服务坚持热忱之心;对待事业发展坚守寂寞之心。

主讲人系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展人。

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

主讲人:威尔玛·巴尔拖利(Vilma Bartolic)

先生们、女士们,我是克罗地亚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成立于1948年,现在位于市中心,它是一座经典的19世纪的建筑。同一座建筑当中还有大学博物馆,换句话说,图书馆和美术馆共享一幢建筑。但是美术馆的空间不能满足需求,我们的展览空间只有550平方米,存储面积只有300平方米,空间十分有限。这背后的原因,促使我们主动去建造新的美术馆,这项工作从2001年开始启动。

里耶克是克罗地亚的一个工业城市,所以那里有非常多的工业空间。但是我们无法在工业园区建设美术馆,因为那些地方不能满足建馆需求。在现当代艺术馆的周边,有非常复杂的空间,根据计划,里耶克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利用这些地方。充满工业意味的空间,需要经过彻底改造,才能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根据现在的规划,美术馆会逐步搬迁到新的大楼,第一阶段的工作,将在2016年也就是明年展开,而最后阶段的工作,也将在2020年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资金,由城市和州来提供预算,而欧洲基础性基金也会提供一部分的资金。我们希望这些计划都能实现,因为我们里耶克美术馆在整个克罗地亚的艺术馆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向来支持用创新性的方法来创作和展示艺术。早期,美术馆就已经在视觉艺术方面享有盛誉。一些著名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展览,我们的美术馆都曾承办过,比方说素描作品的国际性展览。同时我们的美术馆也经常代表克罗地亚,参加国际知名艺术活动,比如说1962年、1997年和200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还有1967年和2004年的圣保罗双年展。从1990年开始,我们一直负责永久承办欧洲和地中海国家年轻艺术家作品巡展,这个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未来几年,美术馆还会参加由欧盟支持的各种类型的活动,我们也会跟欧洲不同的文化组织和艺术组织进行合作,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开展多个新项目。

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非常重视世界艺术的教育,包括我们使用不同的展示概念,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试图使我们的美术馆成为艺术灵感的源泉,也成为各种思潮相互交流、碰撞的地方。我们希望保持一种开放、创意、参与的文化氛围,加强与一些艺术团体、文化团体、当地的社区团体的合作,同时强化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交流。种种举措,都是为了促进我们进行视觉艺术方面的合作与研究。另外,我们每年都有20多场活动,来向公众展示现当代艺术,营造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环境和氛围,帮助他们去理解现当代艺术并喜欢上这些艺术形式。

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藏品,分为11类,有7类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浏览。这个屏幕上就是我们的一些在线的分类藏品,这个是我们的一些版画、印刷作品和摄影作品,还有我们的雕塑作品、海报艺术,这些是视频还有影像资料作品以及我们媒体艺术的展览。通过在线平台,用户可以观赏我们的藏品,当然有一些特殊的藏品,我们只在馆内展出,没有放到网上。

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们的一些在线藏品,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把自己的藏品数字化。因为目前,藏品和艺术品的数字化非常重要,不只是能更好地呈现、宣传这些藏品,对它们的保存以及艺术馆的发展都有益处。

这样一个在线藏品分类项目得到欧盟当代艺术品数字化项目的支持。有了来自欧盟的支持,我们已经把1945年之后的藏品都进行了数字化。我们搜集藏品的高清照片,然后建立数据库,美术馆的现当代艺术品都已经纳入这个数据库中。

这些照片在官网上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藏品都是有高清照片的。除此之外,我们有双语的大数据,使用克罗地亚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展示作品的作者、对于作品的介绍、背景信息等内容,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项目。我们的项目得到了克罗地亚美术馆协会的大力支持,从2000年直到去年,我们完成了这个项目,并赢得了国家美术馆协会的一个奖项,这得益于美术馆进行的藏品数字化。

我们的藏品来源,主要是通过有目标地购买,接受艺术家或者机构的捐赠等途径。其中举办国内和国际展览活动,然后购买或者接受捐赠,来充实艺术馆的藏品,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主讲人系克罗地亚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应真正成为城市的客厅

主讲人:赵宗概

都说美术馆是城市的客厅,那么当然是城市的门面。美术馆的地段、位置、建筑风格、藏品等级都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发展历史和综合实力。

目前,真正享有城市客厅地段位置的有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家博物馆,上海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等。

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美术馆正在轰轰烈烈地建设,而在有些地方却成为地产项目,越建越远离市中心,越建越远离老百姓。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遥远,地段的偏僻,人气的冷清,对于观众而言,只能选择放弃。当一部分城市的美术馆门庭冷落已成为常态时,我们是否该重新正视该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在人气最旺的黄金地段上建造美术馆。既然当下都把美术馆称为一个城市的客厅,那就理应把客厅放在位置最显眼,交通最便捷,人流最聚集的地段。

上海K11画廊“100元门票”、“3个小时的等待”的莫奈画展与此时同时在另一个馆20元门票的鲁本斯画展相比,在场馆设施、观赏环境和门票价格上并不占优势,然而高人气的参观流量却截然相反。

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将艺术渗透到自己每一个细胞的艺术氛围。我们迫切需要的并不是在城郊建造一个美术馆空壳,美术馆不是大众娱乐化的场所,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各城市市中心黄金地段原有的历史文化建筑,加以保护修缮,建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中小型美术馆群,明确的学术定位是其工作核心,美术馆的收藏、展览、教育都应围绕学术展开。

众所周知,每个城市的美术馆都是为市民而建的,因为无论是建造还是运行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可是当下绝大多数市民并不会将参观美术馆作为生活必需,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美术馆建在哪里?因此热切希望城市美术馆从建馆开始,去倾听市民的建议,更必须去征求美术馆馆长的意见。

如果我们将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优秀历史建筑无情地推倒、拆除,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地在偏远地区盲目的建几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往往又过多强调外在视觉效果和外观标新立异,却忽略内部的恒温恒湿和智能化,造价不菲却非常不实用,远远低于对空间的最大利用率。

目前大部分美术馆的藏品都是通过接受捐赠方式获得,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有收藏基金,金额也很小。能达到目前文化部关于国家重点美术馆年收藏基金300万的,实为极少数。美术馆的收藏基金远远跟不上当前艺术市场价位的攀升,收藏功能受到极大限制。

如今美术馆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但许多地方建美术馆只是一个文化设施的项目,缺乏以美术馆的核心藏品所确立的收藏体系与理念为前提,通过深思熟虑来确立运行的理念并考虑到今后长期运行的成本,由未来的业主美术馆管理机构方来制定美术馆的建筑与功能设计方案。

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平台,艺术的繁荣需要美术馆事业的兴旺,更需要美术馆从文化价值来认定。一个美术馆的收藏脉络与展览线路,应当构成一个艺术流派或一个城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因各种原因来到这里的人们毫不费力地看到了这个城市文化的结晶,毫不费力地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的表现,谁不相信对于展现这个城市的魅力是有绝大作用的呢?这才真正称得上城市的客厅!

作为城市客厅的美术馆,最能引人注意的无疑是藏品。藏品是美术馆的基础,作为美术馆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拥有相当水准的藏品。如果没有相当水准的藏品,没有相当水准的研究,没有相当水准的展示,没有相当水准的推广,那么这个城市客厅只有毛坯墙。要把圈地盖房子的干劲和资金都转向长期保障美术馆的藏品收藏和有效运行上来。

藏品质量从小的方面说直接决定了美术馆在行业中的位置,而从城市客厅这个大的角度说,是城市文化状貌的表现,体现着这个城市的财富和对文化艺术传承保护的信念以及映射出这个城市对于人文信仰和发展目标的追求。

因为藏品在公众面前树立的是艺术经典,是审美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传统和现代绘画的优秀作品陈列于欧美任何一个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各大美术馆运行的永久展和特别展,一直让其馆藏的精品占有全开放的位置,因此要求藏品在全年365天的每24小时不间断地保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国内美术馆目前具有同等条件的还太少。

另一方面,藏品质量的意义大大高于数量的意义。单纯以数量统计藏品毫无价值。试问,一个拥有全世界认同的数件大师级藏品和一个只是拥有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件一般性藏品的美术馆,哪个更有分量呢?

其次,当下推出的对于地域性过往美术史梳理的学术研究而开展的收藏,也因视各城市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而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在美术史上经历过筛选,经过公认的大师和权威所认定的传世精品,就应当突出地域性艺术概念,强调挖掘整理当地艺术资源,以行程藏品体系,如宁波美术馆的馆藏宁波籍名家作品。反之就不应因地域性而局限自己的视野。

从文化心态上看,越是强者越强调对异域文化的包容和汲取,越体现出对不同地域文化艺术的关注与敬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展现自信,通过开放来确认自我;而越是弱者,越体现对异域文化的排斥,以表面上虚张声势的所谓本土意识来掩盖内心的焦虑与虚弱,通过自闭来确认自我。

卢浮宫和大都会的藏品涵盖亚、欧、中东、非洲、拉美藏品的国际化水准之高才成就了至今仍无法有人能撼动的世界级顶级藏品之最。

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美术的影响力最为有限,能参与公共话题或成为公众人物的,几乎不存在。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张大千、齐白石的影响力绝对抵不过韩寒、郭敬明,即便是毕加索、梵高也无法与全智贤、金秀贤那样的韩剧明星相抗衡。顶级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恐怕也只能在行业圈子内自娱自乐,无法对社会文化产生实际的影响。

在当今的城市中,无论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超大都市还是地处中西部的二三线中小城市,放眼望去,最抓人眼球的是商业广告,以极度逼真的视觉效果展现豪宅香车美人,引诱视觉。视屏不厌其烦地流动播放各种广告图像和信息,让人避闪不及,小小的手机和APP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获取一切资讯,让人沉醉于虚拟世界。

中国多年来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为一个逐渐富裕的国家,人们刚刚进入到“比房”“比车”阶段,离开“比墙”为时尚远。

如今各地的美术馆是建起来了,但它毕竟是西洋文化的舶来品,对于普通市民大众来说,要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有待于我们的努力。当下首先要做的,是要把老百姓吸引到美术馆来。人们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取决于他的文化性情和艺术解码能力。当艺术品中所包含的信息达到了他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他就会产生兴趣。所以我们要以各种形式的努力使艺术接近民众,让市民能发现艺术的乐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愉悦。作为城市的客厅,美术馆必须以一流的黄金地段,一流的地标性建筑,一流的顶级藏品把市民吸引过来,如果没有以上这些硬件,再好的服务,再好的研究,再好的推广也是事倍功半。

2002年,侯北人先生向昆山市政府捐赠其毕生创作的绘画精品的同时,还捐赠了珍藏的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溥心畬、高剑父、朱屺瞻等近现代名家名作共113件,昆山市人民政府建立“侯北人美术馆”,于2004年开幕。

侯北人美术馆在研究、推广侯北人艺术历程和艺术特色的同时,将收藏研究的重点依照馆藏作品的特点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出现的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等各艺术流派上,以史为鉴,力辨近现代绘画现象,挖掘上述开宗列派代表人物于近现代绘画艺术的承传价值。

常年陈列的《水墨长河——侯北人美术馆馆藏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精品》展出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溥心畬、高剑父、朱屺瞻等近现代中国画名家作品,旨在通过这些珍贵的藏品,集中展现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艺术形态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学术研讨,媒体推介等活动,向观众奉献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对当代中国画走向现代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绘画传统提供启示与借鉴。

侯北人先生藏画,是为了用以借鉴学习,因此他在与张大千等前辈和同道画友长期交往时,或拜求或交换或购买,通过艺术家本人收集到了许多珍品,因而这批藏品被专家评为“可靠且精彩”。

这些作品都有鲜明的艺术追求和个性特征。不论表现内容还是形式手法都体现出一种冲破樊篱,另辟蹊径的高格调和高品位,他们把传统经典中依然保持持久活力的元素提取出来,并将之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新的形式和传统笔墨相得益彰,传达出一种符合时代审美取向的意蕴。

我们馆藏的张大千作品有20件。其中既有1954年以唐寅笔法绘成的《渔人晚归图》展示了张大千长期耕研宋元明清绘画而烂熟于胸的自信与自负,也有张大千晚年典型泼墨泼彩风格的精品《泼彩云山图》,还有张大千于1933年借居北京颐和园时伪作的金农册页,也可理解为他一生的艺术实践历程,而1970年在巴西八德园创作的“杏花春雨图”是张大千在变革时期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心之作。从张大千饱学传统的终结到化古为今的开始,这是一批集艺术与史料为一体的绘画珍品。

我们从开馆伊始,将馆藏精品以原件方式常年陈列于恒温恒湿的展厅中,至今已坚持了十余年。尽管对我们馆的管理是一件挑战,但此举不仅吸引了本地观众,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慕名从外地赶来,因为即使是数码高仿的复制品与原作还是无法替代的,促进了我们在藏品研究、学术推广、公共教育方面的工作。2014年《水墨长河——侯北人美术馆馆藏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精品展》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我们期望与各兄弟馆在藏品研究与推广上进行合作。

二三线城市并非都需要建大型的综合性美术馆。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以连锁方式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美国拉斯维加斯设了四处分馆,促成了世界顶级藏品在各地常年的巡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与国际著名美术馆、国家级或一线大城市的美术馆达到以连锁方式建分馆的模式,借助这些有利条件快速提升自己城市的品位,还可以同时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美术馆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馆的运行方式正在逐步演变。一个真正成为城市客厅的美术馆是必须以更开拓更超前的思维改变我们以往运行管理的陈规陋习,但必要的前提是要敢于抛弃陈旧落后的思维模式,尤其要敢于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狭小圈子突破出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体现出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并以此去影响我们城市的管理者与决策层,让他们真正理解和认识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第一印象可以左右整个的思想”,真正重视美术馆的藏品,作为城市客厅的美术馆对于一个城市的观瞻是不可小视的。

主讲人系原昆山侯北人美术馆馆长。

藏品的收藏

主讲人:韩利诚

台湾博物馆学专家王嵩山先生著有《博物馆搜藏学》,将博物馆征集藏品用“搜藏”一词而不用“征集”或“收藏”,这是饶有趣味的问题。藏品的取得过程到底是“征”、“收”,还是“搜”?凡从事博物馆工作的都会不加思索的选择后者。因为博物馆藏品汇拢、聚集、既要有“搜罗、搜辑”的心计,又要有“搜索、搜查”的功夫。而“搜”,就包涵了这两种含义。没有按目的和计划主动的“搜”,就不可能有“藏”。它的取得不是收购站的“坐收”,也不是征集点向他人的“征收”。美术馆藏品征集的艰难不亚于博物馆。它要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挑出可藏“艺术品”,要在人山人海中认定可藏“书画家”,要在三教九流中筛选可藏“流派”……这些都非得靠“搜”不可。无独有偶原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先生在他的《美术馆管理》一书中就美术馆典藏品来源也用“搜购”予以说明。

藏品是美术馆开展研究、陈列、展示、教育、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也是美术馆能够区别于其他艺术机构的特性之一。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美术馆的品位与社会影响力。没有藏品的美术馆就如没有灵魂的空间木偶。没有搜藏任务的美术馆可谓是一张永远没有书写的白纸。

藏品收藏的原则:

一、坚持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美术馆管理者要十分明确自己馆的性质、定位、收藏需要根据性质和定位制定收藏政策、框架和收藏路线。不能心中无数,或从众收藏。从众收藏是一种目的不明,眼观他人,亦步亦趋的收藏。凡是他馆收藏的,自己也去收藏,凡是他馆将收藏的,自己也打算收藏。这是美术馆收藏工作的一个大忌。

如果所管理的是一座现代综合美术馆,就需针对“综合”和“现代”制定收藏的时空区间。虽然在艺术品种类上没有明显的限定,但是在作品生成的年代应该以“现代”为主,“近代”和“古代”的可定位于“涉猎”,但也不反对少量的存在。

如果定位于某个专题的,书法、水彩、版画等等,应以收藏某个专题为重,不能面面俱到,搞“普惠”。

不同类型的美术馆应当有不同的收藏定位,有不同的艺术品收藏对象,收藏范围。但是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美术馆毕竟不是博物馆,所以博物馆的收藏对象与范围并不是美术馆收藏对象与范围。博物馆所需的大量的“见证物”,标本、化石、生活用品、纪念品、遗物等,美术馆一般都没有收藏的必要。一些固定的艺术家个人陈列展,可以有与艺术品相呼应的遗物、证书一类,但与文献资料的累加,在展示所占空间的比例上,从实际效果来看应以小于5%为宜。

美术馆展厅是以展示美术作品,发挥图像传播作用为己任。国内美术馆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有些认为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美术馆必须具有;博物馆所具有的功能空间,美术馆必须具有。理由是美术馆是Art Museum 。这样,美术馆的特殊性和个性被淹没,观众的需求和期盼被践踏。在美术馆蓬勃兴起的时代居然出现博物馆版的动能区,博物馆版的展示。有的所谓艺术展,竟让大批的文字阐释和历史照片充斥其间,绘画、图像所占的空间微乎其微,参观者看画陡然间变成看墙书。

“在一个展览中,如果我们仅用文字来强调某个内容的重要性,观众未必能真正意识到,只有通过一定的体量、照度和色彩,观众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射 到这个内容上。根据这一特征,我们一定要特别关注展览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要善于将展示内容用视觉的和空间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果展览中大量采用文字和平面材料,那它就成为一本站着的书,失去了博物馆传播的意义。”[1]

可见以文字为主体的展览在博物馆也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美术馆应该旗帜鲜明地捍卫和坚持独立个性的功能定位。[2]美术馆要义无反顾地收藏馆性质所需的国内外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作品。

目的性原则的第二个要求是从保护民族文化财产角度,主动收藏优秀艺术作品。美术馆的收藏行为不代表任务个人,它代表国家和政府。藏品属国家和政府所有。在收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通过征集、调拨以及捐赠获得品的非本馆属性状况。只因为是艺术品,响应征集者和调拨、捐赠人即把眼光投向了美术馆。他们根本不考虑美术馆的性质、收藏定位,只盼自己手中的艺术品能找到娘家,落户美术馆。这是美术馆收藏总会碰到的问题。美术馆管理者对此将持怎样的态度?

态度一:不可随意收购或接受

持这种态度的研究者以“美国博物馆协会考证一个美术馆的典藏行为是否符合学术标准,主要是看美术馆对于收藏意图的阐释是否与其定位相符合”为依据,认为“只有符合美术馆定位与风格的艺术品,才能够成为美术馆永久收藏品”。此外,即便是低价或捐赠都不可随意收购或接受。[3]

态度二:通报信息或暂选入馆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美术馆遇到此情况,应向相关美术馆通报信息或者先行入馆,等待处理。尽力避免推诿、婉拒、消极的态度引发艺术品流失。

态度三:履行职责 归入藏品

虽然美术馆由其定位的不同,收藏的范围不一,但对于价廉物美,物有所值、物有所超的艺术品,对于捐赠和调拨的有价值的艺术品,作为国家的主要收藏机构,接纳作为藏品是义不容辞的事。也是美术馆积极履行职责的体现。持这种主张的,多为一批务实的美术馆管理者。事实上,中国没有一座美术馆(包括民营、个体)会拒绝齐白石的作品,也没有一位藏家(无论代表公立的,还是代表民营的)只强调“定位”,而不接受吴冠中的捐赠。美术馆管理者的这种能动的态度是保护人类优秀文化的自觉,是维护艺术家尊严和尊重捐赠行为的责任。政府和艺术委员会支持这种态度。

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和文化部相关统计项目中,只要求各馆的艺术品藏量,这就隐含了国家支持各美术馆抓住一切机遇做好做强收藏的必要性。

美术馆的收藏,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从事,阐明美术馆收藏有时需要突破常规,并不是否定美术馆按其“定位”,确定其收藏的侧重点和特色的政策。

建于1983年12月的台北市立美术馆是政府所属的一家艺术单位。它的典藏原则确立了典藏范围年代上是以二战后即1945年开始至当下的为主,空间上则以台湾地区美术发展为主。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该馆并不钉死于“1945年”和“台湾地区”,而是纵向辅以上溯至1900年,横向佐以大陆和世界现代美术。这样的典藏时空(主次、经纬)立体坐标的设定,实际上使该馆的收藏具有了海纳百川的意义。

我国大陆的美术名人馆,如刘海粟美术馆、亚明美术馆、古元美术馆、宋文治艺术馆、黄胄艺术馆等都有走出原点的跨“界”收藏,且早成常规。

二、坚持计划性原则

美术馆收藏要有计划性。计划愈是贴近馆藏现状,愈是突出了馆藏定位,就愈有现实性,愈有科学性。

首先,美术馆要时常对馆藏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的目标是:① 馆藏的数量;② 艺术的门类;③ 最多的藏品;④ 最缺的藏品或空白的藏品。收藏应以作品的艺术性和社会文化的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决定一件艺术品是否被收藏,不应看它是否“珍奇”,而应以是否可以填补既有藏品“代表性的缺度”为前提。[4]对于藏品空白或门类的缺席,需要列入紧迫收藏计划目录。

其次,对进入收藏视野的艺术家及作品,要作跟踪调查,及时制定收藏政策。美术馆的收藏范围,各馆均有所侧重或不同,由于收藏对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有可能来自于政府,有可能来自于市场,也有可能来自于自然规律或家庭,迫切需要美术馆收藏计划的不断跟进。一个好的跟进计划应当是经过馆的艺术委员会或收藏学术委员审议通过的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

宁波美术馆的收藏重点是海内外的宁波籍艺术家作品,但在确定宁波籍对象的时候,该馆将范围框定为老宁波和与宁波相关的艺术家,这就从地域范围上包括了现在的舟山,人员对象包括有宁波工作经历及有地缘亲缘关系的艺术家。当代著名书画家陈秋草、全山石、童中焘、顾生岳、李焕民、沙孟海、华山川、贺慕群、潘公凯、蒋铁峰、贺友直、陈振濂、胡潥、史一、陈之佛以及大师潘天寿等都是该馆重点关注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重点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馆注意到视野中的老前辈艺术家已越来越少,“抢救性收藏”已提到议事日程。2013年馆长将一个议题,推到了馆艺术委员会的面前,即迅速搜集70岁以上宁波籍艺术家名单,启动抢救文化遗产式的收藏方案。于是“艺术委员会重点审议了‘2013年拟收藏70岁以上宁波籍艺术家名单’,将收藏对象分为重点收藏对象、计划实施收藏对象、可收藏对象、值得收藏对象4类。全年共收藏作品539件(幅)。”[5]这可谓是与时间赛跑的收藏计划。制定计划的落脚点是“时机”。抓住时机,找准目标推进计划,是美术馆收藏主动出击的最实在一招。

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财政的支持能力,在事业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收藏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是美术馆收藏计划性原则不可或缺的一环。规划的制定务必着眼于未来。美术馆管理者不可因个人追求某些荣誉或追求某种形象,达到某种目的而搞短期行为,放弃标准,实现所谓“量”的突破;也不可以收藏手续繁琐、程序复杂、标准严格而不做计划打算,守株待兔、等待馅饼。

三、坚持完整性原则

美术馆藏品收藏的完整性原则,也称系统性原则。要求收藏形成符合本馆性质、定位的系统序列,建立独具特色的藏品体系。

美术馆要高度重视藏品的缺失环节,空白门类。在实施收藏过程中,有重点物色缺失和空白门类的艺术品。美术馆管理者应该从艺术全史的高度,观照与检点本馆的藏品,对本馆的藏品脉络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建馆历史较长的馆往往因为当初对于“美术”或“艺术”理解的局限,长期以来只收藏几种比较传统的艺术门类,对于随着时代发展产生或兴起的艺术样式没有人作过收藏研究,馆里也没有收藏计划;有些馆的管理者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狭隘的偏见实施收藏,致使馆藏的路子显得十分老套,从而也流失了许多精品收藏机会。管理者既要向事业负责,又要向艺术史负责,全面把握收藏动向,主动查找缺陷,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中国美术馆是以现代优秀中国美术作品为收藏主体的国家美术机构,藏品具有较完整的体系。但范迪安馆长以一位著名史论家的眼光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以建立与美术相应的现代中国视觉图像谱系为目标,审视了收藏的“不完善”。在建馆50周年之机,设立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择名家与佳作展示入藏”,“以期推动摄影艺术的国家收藏”。[6]此举充分体现了馆长的担当。

建设馆藏完整体系,需要馆长的学识,眼光和魄力,更需要馆管理层的共识。

四、坚持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就是要求收藏具有预见性。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了艺术事业与产业迅猛发展。艺术家和艺术品大量涌现。美术馆不能一味访古,只重视对已有定论的艺术家与艺术品的收藏,还需要有出色画廊经营者的眼力,确定可以收藏的新出炉艺术品和可以关注的新兴艺术家。对当下鱼龙混杂的书画作品,美术馆首先所持的态度是不急于收藏;其次是要分析艺术品市场;第三是以理性的思维把握艺术品的艺术品位;第四是分析作品的创新与探索;第五是考量艺术家和作品的综合分量。对于看中的作品要大胆收藏,否则就会失去对当下的收藏,从而失去对当代艺术史的话语权。对于一般作品或“过度包装”作品,不能收藏,要从长计议,宁缺毋滥。所藏的每一件都应经得起历史与后人的检验。

主讲人系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宁波美术馆馆长。

注:

[1] 严建强:《论博物馆的传播与学习》,《东南文化》2009.6第104页。

[2] 韩利诚:《关于美术馆功能区的思考》,《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2013年12月1日。

[3] 张子康 罗怡:《美术馆》第90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4。

[4] 王嵩山著《博物馆蒐藏学· 探索物、秩序与意义的新思维》第50页 原点出版

2012年8月

[5] 范迪安:《在2013全国美术馆年会上的工作报告》,《中国美术馆》2014.1,第7页。

[6] 范迪安:《静山远韵——郎静山和他的摄影》,《中国美术馆》2013.10第31页

(以上国外发言人文字,根据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录音整理:徐良,编辑:陶丹。)

2015中东欧国家美术馆馆长论坛之

美术馆公共教育

2015年6月8日09:00-12:00

马其顿国家美术馆

主讲人:亚历山大·瑞斯提福斯克(Aleksandar Ristevski)

大家早上好,首先跟昨天一样我也非常抱歉,因为我的网站链接出现了一些问题。马其顿美术馆的网站,一些照片,在这里都打不开。我准备的一些照片都是从必应上面下载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大家随时向我提问。

马其顿国家美术馆,一直非常关注教育方面的工作。我们有2个专职的教育人员,每年都会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而且对于目标团体,如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等进行教育活动,也包括一些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我们也会针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比如对这些青少年,美术馆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至于研讨会,也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我们在4月份的时候会举办一个集体展览。

我们会留出特定的区域,在那里我们可以跟学龄前以及正在上学的儿童和老师们合作,进行一些艺术的教育活动,比如在每年学期结束的时候举办集体展览。针对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春季和秋季的时候,美术馆会举办沙龙,而且每年他们都会有两次机会来展览自己的作品。

这些活动所需的经费主要是由文化部提供。美术馆举办的这些集体展览,同样会得到文化部的赞助。我们希望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些有潜力的年轻人,提升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这个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我们积极为中小学生、大学生组织活动,而且他们一般是免费进入美术馆,或者我们只是象征性地收费的。

这里我们给大家展示一些展览活动的照片,这些是高中生设计的作品,屏幕上有我们的沙龙照片,这是中学生在参观美术馆的照片。除此之外,他们可以自己进行绘画、创作,这里是更年轻的一些朋友,他们是幼儿园或者学龄前儿童,来这里学习一些艺术课程。这个是我们年度儿童画展的开幕式,由我们的文化部部长致开幕词。

今天讲得十分简单,谢谢大家。

主讲人系马其顿国家美术馆馆长。

浙江美术馆

主讲人:斯舜威

同行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浙江省美术馆馆长斯舜威。浙江美术馆成立时间不长,2009年开馆到现在是六年。但它有个很值得我们自豪的特点,它是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亲自选址,亲自按动开工按钮,他亲自主持建设的这样一座美术馆。他在去年的文艺座谈会上还特意关切的询问浙江美术馆的情况。所以昨天晚上六点半浙江卫视花了三分钟时间专门介绍了我馆。六月五号的浙江日报也大篇幅介绍了浙江美术馆的工程。这可不是自吹,而是一种自豪。我们有总书记、国家主席对我们的关爱。所以我们有份责任有份使命要办好我们的美术馆。

五六年里,我们有两万多件藏品,每年五十多场展览,每年的观众流量是八十多万。我特别自豪的是一年有两百多场公众教育活动,去年是282场。为什么我们把公共教育活动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因为我们是一个公立的美术馆。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民服务,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我们的公共教育有23个类型,9个品牌。以平均两天一个公共教育活动的速度来推出我们的活动。美术馆它不仅仅是举办展览,美术馆的功能不仅仅在美术馆内,我们得把门打开,打开门的第一个目的是把观众吸引到美术馆里面来。另一方面是我们要走出去,走到全省,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把我们的美术作品,把我们的艺术拿去让他们分析。

我们的公共教育推广活动它涵盖了女性电影、动画、读书、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实验话剧设计等等,包罗万象。超越了美术的这个范畴。例如:女性电影就是每年3月份同国外使领馆合作让他们放四场电影,美国、英国、西班牙,很多国家都来参加过我们的活动。我们还设立一个“浙江美术馆之友”。它现在有一万多会员,分成普通会员、荣誉卡会员、媒体会员、团体会员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通过掌握近万名会员真正真实的观展信息来调整我们的服务。我向在座的中东欧国家的朋友郑重的发出邀请,欢迎你们来参与我们的活动。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流动美术馆”和“美术阳光行动”。流动美术馆就是把浙江美术馆有关展览承包到全省各地去巡回展览。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是一个“五水共治”的书法展览,已经在好几个地方展出过。去年我们的观众流量是80万,我说今年完全会突破一百万。因为今年开始我提出观众流量应该包含本馆的参观人数和流动美术馆的人数。这样完全可以超过一百万。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最深的感触是边远山区文化匮乏,对美术基本上是所知甚少。当我们带着一些我们认为是美术大师的作品或是它的仿真品去乡下的时候,那里的学生和连老师对此都一无所知。所以我们有种使命要做流动美术馆。

我们的教育推广部只有五位人员,这五位人员所做的不仅仅是教育推广,还有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那两百多场活动怎么搞呢?我们主要依赖的是志愿者。浙江美术馆自从建立六年时间来我们已经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我们所有活动的志愿者都是向全社会招募的。今年招募了五十位非物质遗产的志愿者。他们正在深入到全省去寻访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向他们进行采访和进行记录,然后再进行推广。我们2013年办了一个“国际行为艺术三月展”,这个展就招募了三百多志愿者。我们的志愿者可以说是美术馆工作人员的一部分。为什么?他们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干活的。我们招募志愿者是带着项目招募,我们推出的一部分是由志愿者上报计划、提出方案。我们采纳之后,把这个项目就交给他,他帮我们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双向的,实际上我们也承担了培养艺术人才的作用。志愿者也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发挥。当许多志愿者毕业之后到国外去留学考取了好的大学,每次到我们这来开证明的时候,我们都很愉快地给他们办理。所以公共教育这个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为展览而服务,它超越了展览本身。而美术馆也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而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重建中华文化的大平台。所以美术馆的这个职能只能任重而道远。通过这次论坛听取了很多好的意见,我会把你们的好的做法、好的意见带回去再充实我们的工作,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我向各位馆长,特别是国外的馆长,郑重的发出邀请到浙江美术馆去做客。宁波美术馆在甬江边,我们在西湖畔,非常美丽。而且我们美术馆的所在地是南宋的古都,曾经南宋的首都就在我们美术馆背后的那座山上,有丰厚的文脉。那条南山路上,1929年设立了中国最早的艺术学院杭州国立美术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那里很美!有文化积淀。欢迎你们,期待你们。

主讲人系浙江美术馆馆长。

布拉格当代艺术馆

主讲人:马格达莱纳·尤里科瓦(Magdalena Jurikova)

各位同行、各位嘉宾早上好!

我是来自布拉格当代艺术馆的馆长。我们的艺术馆会针对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组织教育活动,包括学龄前和上学的儿童,我们会为他们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成年人,艺术馆也会在每天下午举办一些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则专门定制的活动。

艺术馆现在有3个专职员工主持公共教育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外部的合作机构参与其中。我们每年会有25-28个各种类型的展览,其中也有一些支持性的小型项目。为配合每次展览,艺术馆都会举办教育活动。

我在2003年加入艺术馆的。在此之前,艺术馆没有设立教育部门,仅在美术馆公共关系部门里面,有1个工作人员协助教育工作。而现在我们不仅有全职的员工,也有一些专业老师来参与艺术馆的公众教育活动,比如说教授一些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知识,这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和成人更多地了解现当代艺术,例如,艺术馆会组织一些类似概念艺术的展览活动,并帮助参观者鉴赏。

同时我们会让参观者直接进入展厅,或者在单独的艺术工作室之内,把这些不同的艺术技能进行应用,或者让他们自由地使用各种混合的创作技艺。在今年的6月1日,我们开辟了新的艺术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容量比之前的那个更大,基础设施也更先进。工作坊里还有一个可供放松的空间,这里配置了图书馆,观众可以在这里进行阅读、交流。我们也会在这个空间里开设一些讲座,或者放映一些影片。

除了展览之外,我们的另一部分责任是向游客介绍历史建筑的管理。因为我们布拉格的当代艺术画廊,位于建筑瑰宝之中,因此我们在公开演讲的时候带领游客参观这些建筑。我们的讲座有时候关注的重点是家庭历史,以及一些特定家族的故事,因为许多大型的建筑属于一些显赫的家族,这些家族极大地影响了捷克的历史发展。此外,根据我们的推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包括波西米亚的国王查理四世,都有可能出生在这些石头房子里面。

同时我们还会出版许多使用手册,鼓励孩子参与互动性的活动。我们会为一些展览量身定制一些项目,其中有各种测试、互动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复杂的、令人费解的展览主题。

美术馆还收集了一些公共雕塑,这些雕塑属于特定时期,比方说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这些作品属于我们过去的历史,有一些是查尔斯桥上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雕塑;还有一些集体雕塑,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纪念性雕塑和塑像。

艺术馆还邀请来自捷克共和国教育界的人士,举办一些研讨活动,这些活动常常是由捷克博物馆跟艺术馆、美术馆协同组织的。有的时候就由美术馆协会组织,在这些研讨会上,他们交流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这两个机构还会从国外邀请同行来与国内的同行交流他们的工作经验,以及在美术馆教育方面的观点跟案例。他们带来的这些观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捷克共和国美术馆的教育没有很好的传统。

我们也特别关注如何跟残疾人游客、弱势群体建立联系,并提供服务。艺术馆所有的建筑都有无障碍设施,满足坐轮椅的游客进入我们的大楼。由于我们的历史建筑不能进行加建,因此有一些楼没有电梯,为了方便这些游客进行游览,我们会建立一些临时性的坡道,或者由一些助理来帮助他们上楼。

在1990年,我们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触觉展览,作为布拉格当代艺术馆收藏的一部分。对这个群体的开展的展览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美术馆的特色之一,同时我们会继续加强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我很想把自己在布拉格城市艺术馆工作的一些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而且想进一步扩展我们服务人群。但是我们身处历史建筑之中,很多展览受到较大的局限。我们希望下一阶段,在这些历史建筑扩建或者重建之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艺术馆还有教育中心以及公关活动部门,我们教育活动的部分就是邀请专家来做讲座以及由策展人亲自带领游客参观。策展人一般会带领两次这样的展览,这样可能增加游客的兴趣。

我们晚上还会组织一些跟参展的艺术家的见面会,像这样能够直接与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见面,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活动之一。如果这个艺术家在别的领域也有成就,我们会把他在该领域的作品与其展出的作品进行结合展示。

由于时间不多,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讲人系布拉格当代艺术馆馆长。

美术馆公共教育应服务于办馆宗旨

主讲人:罗 宁

美术馆发展到今天已有了自己比较明确的办馆目的:即提升广大公众的审美情趣并帮助艺术家成才。由于美术馆发展历史长短不同的原因,欧洲包括美国有些美术馆已主张“去美术馆精英化”,倡导美术馆社区化。

对于作为有深厚观众基础的美术馆,这应该是方向。

但作为美术馆发展历史较短的中国,我认为美术馆的专业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在基本功能尚为明确和实现前,不宜过早地“去专家化”,当然,“专家化”不是与“大众美术馆”对立的概念,而是大众需要在美术馆看到,享受到真正美的艺术。

鉴于此,我认为美术馆公共教育应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

一、在提升公众的审美情趣方面:

1.长期的美术知识讲座;可分层次举行,可与观众互动。

2.以展览为话题,配合展览举行的各种讲座,包括作者现场与观众分享作品创作经历、志愿者为观众讲解作品等等。

3.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学习班,包括鉴赏知识和造型艺术实践,让观众感觉美术馆是自己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场所。包括成人班和少儿班不同类型,但均以增加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为目的。

4.与社区、学校和有关团体建立共建关系,尽可能满足他们对审美情趣提高的要求。

二、在帮助艺术家成才方面:

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不能与学校雷同,而要有自己的特色。

1.每年举办高水准的展览,邀请当地青年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参观,为重点有艺术追求的观众建立档案卡,重要展览信息要首先提供给他们。

2.利用展览等学术活动组织艺术名家与青年艺术家们见面会,让更多的美术人才与大家零距离接触。

3.适时策划举办新人展,推出新人新作,为青年艺术家成长提供平台,并邀请已有成就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对其作品点评。

4.将本地青年艺术家作品组织或推荐到其他地方美术馆展出。

5.有针对性地举办学术性讲座,启发青年艺术家创造思维。并将学术讲座的主要观点通过网络等平台再次传播。

6.有条件的美术馆可设立艺术家工作室,举办高水准美术创作训练班。与大众性美术知识普及不同,该训练班是创作观念及其艺术语言的专门研究和训练。

7.为艺术家学习提供临摹优秀作品的条件,包括阅览画册、美术理论书籍,观看艺术光盘等方便条件。

有人可能要问:美术馆不是创作机构,为何要参与创作培育?我认为,专门创作机构的人员身份是有局限的,而美术馆的培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培育内容是灵活的。

我们仍要坚持高水准的殿堂美术文化,不管这个城市出现了多少画廊和自由的“亚美术馆”,作为国家办的美术馆,仍要起引领作用。

主讲人系中国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下转美术视线 34 PART 3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