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线 34 PART 3


2024-04-19

上接美术视线 34 PART 2

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

主讲人:芭芭拉·博斯克(Barbara Borcic)

各位好!昨天我为大家介绍了我们在藏品管理以及归档方面的工作。今天我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组织机构,我们简写成SCCA,意思是当代艺术中心。我们的组织规模不大,但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且是一个积极开展国际性活动的组织,特别是在当代视觉艺术领域。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参考数据库,用于研究、展览、对话、教学与服务活动,同时还对我们的Diva Station的档案典藏做了非常好的管理、建模;再有提供一些试听文化遗产,收集历史记忆,这个跨领域以及多媒体的特性,已经在我们的物理硬件设备上得到了实现。我们现在把它们全部归在SCCA项目数据库之下,它包含一个参考图书馆、视听典藏馆,以及有数字标记的单元和投射的单元。

这个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也是非常乐意为学术相关的一些对话交流活动提供服务。比如说在最近几年,我们跟来自亚洲的同行进行合作。我也可以跟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最近刚开始的一个合作项目——与来自马尼拉、菲律宾还有克罗地亚的同行们进行合作的项目。我们通过这些项目,能够分享在年轻策展人教育方面的经验,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但不是针对公众的,而是针对年轻的艺术专业人员。这个活动已经有14年的历史,我们已经开始了第15期的活动。(屏幕)其实这是斯洛文尼亚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校,而且它也是中东欧地区,针对策展人进行专业策展教育的重点学校。这个学校从1997年开始,主要是整合我们在现当代艺术领域,关于策展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育资源。在20世纪90年代,它在斯洛文尼亚艺术方面的创作,以及在整个文化方面的发展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也是非常关注这个学校的发展。

这个学校也在不断拓展跟欧盟、国际方面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学校,能够教授策展人必需的一些技能、方法、知识和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加了解现当代艺术。

这里我们有不同年代的照片,我从头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最早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的时候,我们只组织一些策展人的研讨会,大概是8个月时间的课程。后期的活动更加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类型也是越来越多样化,并得到了SCCA的大力支持。现在学校有一套完整体系的教学系统,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响应,并且公众反应良好。

在学校创办后的第7个年头,也就是2004年,我们把这样一个教育活动正式更名“当代艺术学院”。虽然它是一个学院,但并不是大学的一部分。学院的教学活动以年为单位,我们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在策展、评论等方面开展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对他们后期的发展不可或缺。在斯洛文尼亚,这一方面的发展可能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我们希望取得更大的进步。今年我们会举办第15期的教学活动,并准备了一系列丰富的策展活动,包括一些分析、研究,还有来自国内外专家的交流教育活动。对过往的教育实践,我们会进行一些总结、评估,反思是否有一些模型应用在我们将来的教育领域当中。

目前学院的课程是两年的,我们希望通过两年的教育,使学员熟悉现当代艺术。我们会组织一些内部的讲座和研讨会,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进行交流;还有不同类型艺术的相关文章、论文,还有艺术史理论上的分享,或者是不同时间段艺术发展的分析,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然后我们会让学生去观赏展览,并为他们安排一些与策展人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如何跟艺术家、策展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他们在未来开始工作的时候,不会担心人际关系的交流障碍。因为跟艺术家、策展人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希望是单向的交流,我们希望是活跃的、双边的关系。我们也会安排学生到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拜访,跟他们交流,观察他们如何工作,了解他们的需求,观察这些艺术家的工作形式。另外,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预算,来组织他们去参加不同组织的活动;或者组织他们去欧盟国家参观、访问。在第2年,学院安排他们学习怎样准备策划展览,希望他们有一个整体的架构。在学业结束的时候,他们要进行展览的策划。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业结束之后,找到一份策展的工作,或者到有关机构从事与策展相关的工作。

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讲人系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美术馆公共教育——以广州艺术博物院美术教育工作为例

主讲人:梁丽辉

广州艺术博物院从成立于1957年,由广州美术馆发展而来,坐落在广州市北面的麓湖畔,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由广州市人民政府重新选址立项投资,于1995年奠基兴建,2000年9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广州艺术博物院为广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艺术博物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具备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历代书画作品以及古今艺术品的功能,是华南地区大型的、全国独有的集多位艺术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多功能综合艺术类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陈列内容以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为主,尤以岭南历代书画作品为重点,还兼顾其他门类的历代艺术品。收藏既有广州美术馆数十年来积聚的丰富而精美的中国历代书画,又有当代一批著名美术家、收藏家捐赠的各类艺术品。藏品数量位列全国艺术类博物馆前列。

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赋予了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收藏、研究与展示的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赏,以真正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功能。更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做得更好。笔者将以广州艺术博物院美术教育工作为例,和与会专家一起探讨当下美术馆教育工作的种种处境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美术教育的天然优势

比起美术院校,美术馆在美术教育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重要性日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美术馆的艺术教育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美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则可以成为全民接受终身美术教育的理想场所。

以广州艺术博物院来说,首先重要的优势在于藏品丰富。教育活动策划就从观众直观性教育、对美术作品从认识、了解,再到提升艺术鉴赏力的过程考虑。因为学校的美术教育只能通过教科书向学生展示有限的美术作品图片,而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参观一次展览,学生所得到的美术作品图像信息就比教科书多得多。所观赏的艺术品亦是直观的、感性的、全面的、立体的,对脑感知所能达到的刺激,远优于教科书上质量不高的图片。所以藏品资源是我们在美术教育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

其次,在美术教育中又具有专业学术优势。在展品组织、陈列展示、作品解读等各个方面均由具有资深美术专业研究者负责,他们对美术品和美术史有深入的研究,处于美术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帮助公众从专业学术的角度认识艺术品。

其三,能够持续为公众提供美术教育,成为公众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

由于在美术教育中所具有的各种优势,随着近年的发展以及我们的努力,广州艺术博物院逐渐成为公民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场所。

在这里,为了开展下一步探讨,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常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参观的几大类目标观众(见表1)

随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到美术馆参观的公众人数与日俱增,从上表可见,美术馆的目标观众已不仅仅是旅游团游客、艺术家,而是发展至非常广泛的社会各界人士。

了解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参观的不同人群分类后,我们便可以针对美术馆的目标观众和随机观众策划各种美术教育活动。

二、展览设计与公共教育完美衔接

美术馆对公众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去实施,所以展览设计和公共教育如何衔接,可能是美术馆美术教育工作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我们的展览策划往往比较偏重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说,较多是针对A类目标观众。例如在展线设计时,会侧重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高低来安排展品放置的位置。在导赏方面,也会以这些重点展品为侧重点。但随着越来越多非专业类型的人群到美术馆参观,这些观众更需要美术馆提供各种教育活动,也更加依赖美术馆引导他们去了解展览内容,这为我们的展览设计和教育活动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思考。

(1)专业艺术展览的公众教育(以“丁衍庸艺术回顾展”为例)

作为专业的美术研究、展示机构,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中,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展览仍然是主流。观赏这些艺术品往往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对非专业类型观众构成一定的理解障碍。通常我们的做法是陈列研究人员和教育部人员充分沟通,挑选展品中某些能令观众容易接受,并能引发兴趣点的来吸引观众,从而进一步吸引非专业观众全面了解整个展览。教育活动多以能结合艺术展品,通过游戏与肢体参与,提供观众介入展品、体验展品的方式,从而令观众了解艺术品创作的过程、内涵和意义。以下,我以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丁衍庸艺术回顾展”举例。

“丁衍庸艺术回顾展”展品非常丰富多样,有油画、国画、书法、篆刻等不同的美术门类,其题材也非常贴近生活,特别是当中的水墨“一笔画”花鸟,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富有童趣。陈列研究人员和教育部人员共同讨论后,认为这个题材较为容易吸引青少年及非专业类型观众,可作为此次展览教育活动的吸引点。除了水墨画外,丁衍庸先生的印章布局设计也极富现代感,也是较为容易吸引时尚的年轻一代。最后,水墨“一笔画”花鸟和印章就定位这次展览的教育活动内容。

教育部人员利用展厅外围的空间布置了展览教育角,主题是“齐来动手盖印章”“齐来动手画一笔画”。丁衍庸先生以一笔连续不断的方式绘画了生动的猫、鸡等动物,里面包含了对造型的高度提炼,甚得中国水墨写意画之神髓。观众在动手描绘的过程中,会惊奇地发现,看上去貌似非常简单的水墨写意画,其实已经包含了艺术家对造型的深入思考,锤炼琢磨。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为之,而是艺术家的长期积累,深入观察生活,别具匠心的创造所得来的。中国写意画的博大精深往往就是凝聚于这“一笔之功”之中。小朋友也在动手画画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乐趣,他们都兴致勃勃思考,怎样才能一笔不断画出生动的图案来,就在这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各种有趣的创意也被激发出来。

丁衍庸先生的印章非常有个人特色,他利用自己在写意画创作中积累的造型成果,用于刻制各种生动活泼动物肖形印,这些印章在其绘画中,往往起到了平衡构图,装饰画面,表达思想观念的作用,而印章本身的布局设计也非常具有现代感。教育部人员为观众制作了多款丁衍庸先生的印章,让观众可以随意盖在画幅中,或自己的笔记本、信件、书之中,把印章之美带回家。小朋友则通过这些游戏,增加了对中国篆刻艺术的感性认识。

(2)文化普及型展览的公众教育(以“清供无尘岁朝春——清供绘画及器物展”为例)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广州艺术博物院也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办展经验,策划了不少文化普及型的展览。这类展览本身就是以教育性作为首要任务。策划者设计展览的内容和形式时,不单单关注艺术品本身,还涉及艺术品所在时代的整个物质文化,以及相关文化观念等,力图以艺术品作为一个媒介,由此让公众了解特定时代的艺术观念、文化思想、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目的是希望公众通过对过去文明的全面了解,从而有助于达成对本民族、国家现状的认识,进而提升公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激发爱国的情怀。以下,我以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清供绘画及器物展”举例。

借着新春佳节,广州艺术博物院策划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展览——以“清供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展。展品包括了院藏的清供绘画和与清供文化相关的精美器物。

广州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摆放岁朝花果,这是清供古风的遗存。展览策划者正是考虑利用市民对这一风俗的强烈兴趣,作为构思展览的切入点。策展者希望通过绘画作品和器物形象地向观众展示清供文化的由来,以及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种种体现。

展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展示节日清供绘画和器物,主要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吉祥的节日文化心理。第二部分主要展示文人日常清供所用的精美器物,以及反映文人清供文化的绘画作品,主要表现包括了绘画艺术、居室装饰艺术、插花艺术、文物鉴赏、家具设计等多种文化。

由于展览包涵了各种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也是精彩纷呈,丰富多样。教育部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群策划了相应的教育活动,如推介传统节日文化,中西插花艺术、中国传统居室陈设艺术等等,希望通过让公众在欣赏高雅艺术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熏陶,提升艺术品位,增长知识,达到热爱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目的。

知识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向公众介绍清供绘画的主要特色,和吉祥文化的主要表现,该部分主要针对B、C、D、E类专业观众,第二部分内容有介绍清供绘画艺术的由来和发展、雅集、插花文化和清供文化相关诗词,该部分比较注重学术性,针对A类观众。

由于展览主题涉及古代居室装饰艺术,展览设计者布置了一个古典书房,既为展览营造了典雅的艺术氛围,又形象地展示清供文化和古典居室装饰文化的密切关系。展览中还有各种古代园林建筑的装饰元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观众营造氛围。

由于清供绘画涉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育部人员组织了插花活动,让观众可以动手制作插花艺术品,该活动主要针对D类观众。

教育部人员为B类观众设计了手绘吉祥绘画的活动,希望青少年观众通过动手绘画吉祥图案,了解清供绘画与民族吉祥心理的关系。

在展厅外的教育角,教育部人员为观众布置了传统书案,让观众即席挥毫,感受传统文人的书斋之乐。该活动主要针对C类观众。

展厅中,教育部人员还为观众设置了纪录片播映区,内容主要为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拓展观众对传统风俗的认识,以及和清供文化的关系。

三、相得益彰的馆内馆外美术教育

(一)馆内活动

1.儿童及青少年美术教育活动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教育活动,除了展览之外,还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举办各类与众不同的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加,其中儿童及青少年美术教育是较受观众欢迎的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B类观众和家庭观众。

(1)艺术坊

广州艺术博物院教育部定期免费为公众设定不同的主题艺术体验活动,有兴趣的观众可通过网站、微博了解或电话咨询预约报名。

(2)艺术夏令营

除了短期、丰富的艺术活动,广州艺术博物院教育部坚持每年举办大型的艺术夏令营活动。

  1. 老人专场活动

除儿童及青少年以外,我院还专门针对老年人举办专场活动,扩大美术教育的受众面。

此外,广州艺术博物院在春节、五一、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中秋、国庆等节庆日均会举办各类主题活动。

(二)馆外活动——送展到社区、学校、山区

吸引公众到美术馆参观,不单单局限于在馆内把展览办好,教育活动组织好,还应主动出击,送展到社区、学校、山区,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机会很便捷地看到展览,从而调动起公众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吸引观众到馆内参观。

每年教育部人员都积极与社区、学校联系,了解他们对文化艺术展览的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流动展览。

送展到山区也是广州艺术博物院教育工作的新尝试,教育部人员将博物馆传承文明、服务大众的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到落后山区,让村民能足不出山,就能欣赏艺术展览。展览形式主要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并结合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引导村民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吸引他们对美术的关注。广州艺术博物院还向当地图书室赠送艺术类书籍。送展到山区的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把展览活动送到贫困山区,更好地发挥了美术馆在推进对落后山区扶贫开发的积极作用,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四、别出心裁的多种培训活动

除了美术教育活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能够提升我院人员、志愿者、参观观众等的鉴赏水平、知识水平,从而获得互相促进、整体提高的社会效益。

(1)美术爱好者培训

“艺海纵横——当代美术名家大讲坛”邀请当代美术名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为广大市民讲述艺术家们艺术成长的心路历程及对绘画的独特领会,并做现场挥毫示范。

(2)美术教师培训

教师专场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学校的距离,架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让老师了解到我院藏品丰富、艺术内涵浓厚的同时,也为我院日后更好地为学校美术、历史和素质教育提供了专业的建议。

(3)青少年专场培训活动

组织青少年(包括志愿者)开展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以及交流等活动。

综上所述,广州艺术博物院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挖掘更多资源与潜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公共教育服务的发展,更好地达到公共教育服务多功能多样化的目的,将自身的美术教育功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来!

主讲人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

主讲人:威尔玛·巴尔拖利(Vilma Bartolic)

先生们、女士们、同行们,大家早上好!昨天,我简单地介绍了我们美术馆的情况。今天我介绍一下我们在公共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这是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的一大特色。

我先讲讲2014年的展览情况。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总共有2个展区,去年共举办了31场展览。因为这里没有常设的展览项目,所以我们会根据藏品来组织一些非定期的、临时性的展览活动。这里是现当代艺术馆,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教育活动都是针对现当代艺术而做的。去年我们总共举行了60次特别活动,比如对话艺术家、讲座、讨论会等等。去年我们的参观量达到2万人次。美术馆的各个展览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是由美术馆的教育专员所组织的。我们还有一个教师身份的教育专员,他会跟特定的策展人进行合作。我们美术馆总共有4个策展人,除了带领参观之外,他们会针对特殊群体展开工作。从统计数据上看,大部分的参观者,主要是15-18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参观活动都是由美术馆和学校联合组织进行的。为了吸引更多的新观众,我们针对不同的、特殊群体的参观者,组织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

为了这次演讲,我举其中一些活动来跟大家介绍,因为这些是受到好评的项目。现在跟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教育活动的规划跟指导的。我们曾经有一个“密码版画”项目,其中包含10个子项目,他们都具备很有意思的主题,比如“向123出发”这样的一个主题。还有来自欧洲的项目,有比利时、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等国的6个文化机构参。这个项目是教小孩如何制作版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作品,是艺术家跟我们一起做的,它是我们整个参观活动的一部分。他做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多样化的一些印刷媒介。您也可以看到他的一些画,其中一幅画是一个包通过机场“X光机”,它显示的是之前一些不透明的介质,所以这个包里面的东西是不能看到的。这个工作坊的参与者,做的都是一样的主题设计,但是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在整个工作期间,我们有自由的艺术家来指导他们制作自己的版画,所以它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参观者,从学校的学生到各个年龄段的社会参观者。这样的教育项目还有很多,大大激发了参与者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

在这个例子里面,参与者还可以在工作坊把印出来的版画进行展示,或者带回家。

下一个例子是跟舞蹈学校的合作项目,多年以来,我们的现当代美术馆一直跟一个经典芭蕾舞蹈学校合作,它是一个小学阶段的学校。这些学生还会进行书法创作,其中有些作品会被我们选中来进行展览,就像我们刚才展示的那一张。另外,他们在编舞之前,我们的策展人会带领他们到美术馆进行参观,他们从中获得灵感,并融入他们的舞蹈当中。他们有时候也会把美术馆作为舞蹈练习的场地,我们也会邀请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在美术馆观看这些学生的汇报演出,同时他们也为我们的美术馆吸引了很多的游客。这个项目的合作,说明了舞蹈可以跟现当代艺术进行很好的结合。

这是另外一个案例,在第18届国际绘画活动当中,我们创立了一个工作坊,然后组织一些游客,在我们的目录表的首页创作绘画。那些目录发出去的时候,封面全是空白的,这些游客可以在上面创作各种各样的作品。他们使用铅笔、粉笔、彩笔绘画工具,自己选择所谓“延长的手”来进行创作。大家请看(屏幕)左边,他们用木棒绑在自己的手指上进行绘画。当其他的媒介捆绑在我们的手指上之后,整个创作过程的难度瞬间提高,我们为游客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感受画画有多么困难。同时在工作坊中,这些游客还可以在一块更大的画板上作画;我们注意到,孩子会画一些完整的、漂亮的图案,而成人则只会画一些乌七八糟的、涂鸦式的东西。

最初我们是想激励游客参与绘画,但后来的结果告诉我们,绘画的媒材对孩子们来讲更亲近,而成人则对它们已经疏远。即便孩子从小就有很多机会进行绘画,当他长大之后如果没有持续下去,他将渐渐疏远绘画。

我们也常常跟老年社区建立一些联合的活动,比如定期专门组织里耶克地区的退休人群参观艺术馆,策展人会带领他们欣赏专题藏品。通过这种方式,使更多的群体对这些艺术品有感性认识;工作人员会跟他们讲解幕后工作花絮,让他们了解美术馆是如何准备展览的。(屏幕)这是一些老年人参观我们的展会。

我们还跟多所大学以及艺术学院进行合作,在里耶克有不少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包括残疾人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机构,跟我们的合作也很紧密。通过这些合作,艺术馆在公共教育上,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讲人系克罗地亚里耶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

河南省美术馆在公共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尝试

主讲人:化建国

树立“以观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后,美术馆界普遍加强了在公共教育与服务领域的探索力度。河南省美术馆虽然建馆时间相对较晚,在公共教育方面的经验尚且不足,但是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将公共教育理念融入馆内的各项业务工作之中,积极运作、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公共教育项目,使美术馆的公益性与学术性能够相得益彰。现简要概述为三个方面:

以多样展览为依托,拓展公共教育路径

展览是美术馆最为常态化的业务工作,是美术馆向公众普及艺术知识的最基本的载体。河南省美术馆一直坚持免费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艺术鉴赏的平台和空间,每年举办展览30余场,全年总展期逾300天,观众达40余万人次。我们通过深入研究美术馆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推出不同特色的展览,面向大众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并配合展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品展”、“色色相生——卡洛斯·克鲁兹·迭斯互动体验展”、“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全国线描艺术展”、“风从中原来——河南青年当代艺术展”、“靳之林油画艺术展”、“杜大恺水墨作品展”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在这些展览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思考如何把展览延伸至更广的层面,使学术性展览对大众审美起到的导向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为此我们集思广益策划了一系列配套活动,例如“我是小小毕加索”、“色彩初体验”、“版画艺术体验之旅”、“大学生艺术辩论赛”、“对话艺术家”等,组织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体到展厅临摹、创作,与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使公众感受展览带来的视觉震撼的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从展览中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完善由平面媒体、手机短信、网络、微信平台等组成的全方位的宣传体系,让我们的展览和文化活动覆盖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去。

我们还定期推出一些贴近民众生活的特色展览,如每年春节举办的“美术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既丰富了节庆生活、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还在展厅里举办了一系列贴合展览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现场体验手工剪纸、印制木版年画、撰写书法楹联等等,让观众重温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并且潜移默化地培养观众对于美术的欣赏习惯。我们也在实践中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规范和服务品质。在展览的举办过程中,我们定期采取专业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反馈观众意见,并将调查结果形成具体的措施,及时调整我们的策略,切实起到文化窗口单位所应具有的示范性效果。

我们还通过各种交流形式与国内外的美术馆、美术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寻求合作契机,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近年来,我们引进的展览有“无等传说——韩国当代艺术展”、“中欧艺术对话·中国&斯洛伐克艺术展”等,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欣赏到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同时我们也贯彻“走出去”的战略,先后推出了与瑞士瓦莱州古堡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以“山之精神”为主题的展览交流活动,和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举办的“风从中原来”艺术交流展,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通过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不同地域间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馆与黑龙江省美术馆携手推出了“放飞心灵——黑龙江省美术馆馆藏北大荒少儿办画展”,此次展览侧重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以生动有趣的少儿版画体验活动代替了常规开幕式,两馆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通过精彩的讲解导览和版画家现场示范,引导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绘画的乐趣和成长的收获。

以学术讲座为平台,提升公共教育水平

学术讲座也是美术馆向公众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基本方式之一。

从表象上来看,美术馆推出了许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但在表象背后,隐含着思想和价值的源泉,正是这一源泉,奠定了美术馆得以面向公众传播思想、普及文化的基础。河南省美术馆长期坚持举办公益学术讲座,正是为了打造这样一个创造思想的平台,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汇聚于此,为听众带来各式各样的启发,促进创作、欣赏与研究的多方互动,推动当代艺术的交流与传播,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自2011年起,河南省美术馆相继策划举办了“探索与创新:中国当代艺术十二讲”、“视觉与文化:中外艺术十二讲”、“审美与阐释:河南省美术馆学术大讲堂”等系列讲座50余场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系列讲座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他们来自国内著名的高校和艺术研究机构,针对中外艺术领域的不同方向进行了专题式的解读,包含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美术史等多个方面。讲座内容既涉及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等大家,又有享誉世界画坛的达·芬奇、毕加索、塞尚等大师,既体现高端学术性,也兼顾大众普及性。系列学术讲座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预告手段,受到了河南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非美术专业的群体中也深受欢迎,许多观众在留言本和调查问卷中对“河南省美术馆系列学术讲座”的举办表示充分的肯定,认为系列讲座搭建起了一个有利于思想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平台,使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好及其可以改变生活的力量。

在讲座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在每期讲座中场休息之际均安排茶歇,让观众既能相互交流,也能免费品尝果品、点心和饮料,体现了美术馆良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我馆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走进高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等特色项目,将讲座带到不同的观众群体中去,受到各个阶层观众的欢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术讲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还将讲座的内容集结成册,出版了《河南省美术馆系列学术讲座》丛书,把这一学术成果保存下来并提供文本传播途径,使其惠及更多公众。

以少儿美术体验区为阵地,开展常态化公共教育活动

我馆在展览场地和办公空间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辟出一块固定场地建成了少儿美术体验区,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互动式公共艺术体验平台,也是美术馆界开展常态化的青少年美术教育的一个实践范例。河南省美术馆少儿美术体验区自2014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通过招募实习生与志愿者的方式补充人力资源,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提供活动经费的相应支持,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体验区开展的活动以季度为单元,并按月份划定主题,每周又细分出相对独立的子主题,每周日上下午各一场,每场接受30个家庭参与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元,除绘画课程和陶艺课程之外,在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自然科学、文学绘本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公众。同时,活动坚持常态与热点相结合的原则,除常态性活动之外,还重点推出独具美术馆专业特色的公共教育活动,如结合美术馆展览、研究、馆藏、艺术家等资源所策划的展览教育版块、馆藏教育版块、对话艺术家等活动。并不断探索陆续推出更为多元化且具当代性的艺术体验活动,如亲子互动、成人美育沙龙、绘本小剧场、动画电影坊等等。

截至2015年4月底,我馆少儿美术体验区共举办各类公益艺术活动95场次,包含“童话一夏”、“玩酷艺夏”、“陶里陶气”、“童耕中国年”、“跟着春天去旅行”等20大主题,惠及近3000个社会家庭。所有课程均免费向公共开放,前来参与活动公众无须准备任何材料及工具,全部由河南省美术馆免费提供。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艺术的启蒙,家长们参与其中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在浓浓的亲情中感受到艺术带给生活的力量。公众从中获得的欣喜与满足,也令我们美术馆人倍感自豪,我们期待着可以用一场活动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让艺术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力量。

河南省美术馆少儿美术体验区开展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雅昌艺术网、河南文化网、大河艺术网等媒体也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2015年2月,我馆少儿美术体验区的活动被评为“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今后,河南省美术馆将会加大在公共教育与服务领域的探索力度,更大程度地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讲人系河南省美术馆馆长。

埃夫勒博物馆

主讲人:佛罗伦斯·卡拉姆·雷维特(Florence CALAME-LEVERT)

埃夫勒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包括参观、展览,还有针对我们的孩子举办的一些创意性的活动和研讨会。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针对成人以及家庭举办的活动。这里所有的研讨会、参观活动都是免费的。在法国,对于美术馆的参观活动是否免费,仍存争议。目前在法国,很多美术馆参观的时候是收费的。

埃夫勒博物馆有针对小学生的参观展览活动,我们有3名教育工作人员,其中有1位艺术史的教授,还有2个文化的协调员。他们会带领小学生进行参观。我们与学校老师进行合作,这样跟学术有关或者跟其他主题有关的研讨会更容易开展。我们也鼓励策展人跟公众进行交流、互动。

跟艺术家进行合作,邀请他们参与这些研讨会,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同时联合当地的学校或者工艺美术学校,共同举办创意坊的活动。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通过这些活动,引导青少年对艺术的理解,并逐步培养起艺术观。我们鼓励家长同孩子一起来参观,因为家长的重视,对青少年是有益的。

我想强调下我们对作品的文字介绍工作。我认为这些文字介绍包括标题、字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我们各个年龄段的公众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展览,我们都会在墙上布置一些文字性的说明材料,希望青少年通过这些介绍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可能有些文字材料,青少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会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重新准备。

我们不会在墙上张贴这些文字,但会提供一些在策展人的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老师等参与编写的手册。通过这些手册,吸引青少年去听、去看、去感受艺术。

我们还会针对家庭设计一些手册,鼓励家长向孩子解释自己对这些艺术品的理解,这种开放式的方法非常有成效。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创新性的活动,用来促进我们的公共教育。这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埃夫勒地区开发新的项目,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参观展览,比如说,鼓励学生去收集他们家族的一些古老的记忆,然后制作成视频,我们会邀请媒体艺术家提供指导。

今年我们将组织一个服装摄影展,这些作品都是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是18-20岁的在校大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农学院,生活在农业地区,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与生长在城市里面的学生不一样。这些学生今后可能成为农场主从事农业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展出他们的作品,给他们一些美好的记忆。这些活动都会有著名的艺术家参与,比如说有来自荷兰的Gwen van den Eijnde,他是服装方面的行家;还有Charles Fréger,它是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他们都会参与这个服装摄影展。这个活动会用到亚麻——在诺曼底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常用的织布原料。我们邀请不同的艺术家,使用亚麻创作艺术品,也会有很多巴洛克风格的绘画。整个活动会引导这些来自农业地区的学生,探讨亚麻还有其他事物。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来自乡村农学院的学生,他在参加活动时,都是穿着自己用亚麻制作的衣服。所以我们希望亚麻在那些学生的生活当中,也留下印迹。这些使用亚麻制作的衣服,结合了巴洛克风格的花纹,也有他们个人对与巴洛克风格的解读。

这个活动不是让他们成长为艺术家,而是让他们体验、探索艺术史。因为他们住在偏远的地区,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跟艺术家进行交流,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平等和文化民主。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年轻人跟艺术家、艺术和文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这些学生自己也非常骄傲,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在美术馆向公众展示,非常开心。这些活动就是要让他们感受法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多地了解法国的历史,并能够上升到从文化和艺术的层面。

我们也会与老师合作,通过老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农学院里绝大多数是男生,像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女生,由于身体比较胖,并不受男生们的欢迎。但是我们把她制作的衣服印在海报上,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在法语里是时尚的意思。再看这个男孩(屏幕),这是男孩自己创作的衣服。起初这个男孩没有完全融入学校,因为他来自非洲,所以起初跟同校的学生在交流上存在障碍,因为他的法语不好。但是通过我们的活动,让这个男孩还有刚才那个女生,都跟他们班级的同学还有本校的学生,开始有很好的交流,他们也能更好地融入其中。

主讲人系法国埃夫勒博物馆馆长。

莞城美术馆

主讲人:谢 钧

我来自于广东东莞莞城美术馆。说到东莞,我觉得在座的大家应该对它是比较了解的。东莞是近现代一个城市,是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的一个开端,也是一个制造业的名城,文化方面是岭南画派的策源地。莞城美术馆是在全国美术馆内有着特殊地位的一个美术馆。它是由区政府创办的,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开馆。我们馆位于一个写字楼里。一楼、二楼是美术馆,三楼、四楼是一个艺术的图书馆。开馆以来,我们一直坚守的一个展览的创办理念——传播经典、关注本土、打造特色以及群众喜欢。我们每年会跟博物馆合作引进一些文物级的展览。因为我们馆是个恒温恒湿的美术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馆。我们馆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基层美术馆。它不大,展览面积才2000多平方,展线共才将近600米。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浙江博物馆引进了黄宾虹,吴昌硕以及明清人物展,以及我们自己策划的靳尚谊与中国油画研究展。同时我们还把广东和东莞的本土艺术策划具有收集、整理、研究以及推广的作用的学术展览。

如何打造特色呢?我们每年会固定时间来举办全国性的,国际性的藏书票与小版画展,以及以“展、学、研”为主的“水彩画季”活动。因为广东是版画和水彩画的强省,创作的大省。所以我们借助于这个资源做水彩和版画展。为什么做藏书票?因为我们楼上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图书馆,它是以艺术为主,所以我就以藏书票作为我们的特色。从2010年到现在,每年的“水彩画季”活动里会通过一些展览以及学术研讨提出我们的水彩的学术议题、关键词。

贴近群众主要是引进一些群众喜欢,普及性的一些类似于紫砂壶、陶瓷以及手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的接地气的展览。在展览过程中,我们“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做好展览,第二个是做好公教活动。因为我们莞城就是东莞教育和文化的中心。所以我们借助这个历史地理优势来跟各个学校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创共建、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美术教学共建合作关系,共同来打造馆校共建美术教育基地。我们最突出的公共教育品牌是“在美术馆上美术课”。也许大家会以为这个活动是在周末进行,但恰恰不是,我们区的学校已经把美术课(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美术课堂)搬到了我们美术馆。但是怎么做呢?我们就是把展览跟各个学校的美术老师的课程相结合。把一些展览的知识跟各个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所教的美术课案相结合,然后由老师引进学生们到我们美术馆来上课。一般他们是把两堂课并为一起然后有通过老师上课以及和我们工作人员的艺术互动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开阔视野。到今年五月份我们已经开了200堂,受惠的学生有三万多人。

现在我向你们介绍东莞。东莞是个移民城市。本地人口才180多万,但是外地人口有将近600多万,那我们在美术课中间还推出了名家课堂。那就是邀请艺术家,邀请高校的教授在美术馆开展“边示范,边讲座”。为我们的在校师生以及老百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那你们看到这张画是三个画家三个不同的一个油画家,一个国画家,一个水彩画家共同在进行一幅人物头像写生。

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品牌叫做“展览进校园”。这个品牌是从2011年开始启动的,把我们优秀的展览做成流动展板,送到学校企业以及社区,把展览和讲座也同时送到老百姓的身边。这种活动受到在校师生和社区群众的欢迎。因为我们不但是把展览送进去,还会带讲座,还会请艺术家到老百姓身边进行讲解和示范。仅2014年,这个活动已经受东莞市的各个学校邀请,我们进学校的展览就已经到达三十多所。

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就是“艺术体验”,艺术体验不仅是版画、水彩,还有陶瓷。更多的是让艺术跟老百姓,觉得这个艺术不是这么高雅,不是那么难以接触,但是来体验来发现艺术之美。在这里我也向大家汇报一下,从2010年到现在每年做藏书票的展览,现在我们各个小学已经把藏书票作为他们自己的美术校外课堂,而且孩子们的作品已经在省市级比赛获奖。

同时,我们的公教活动也是以文化志愿者的形式来“以点带面”传播。从今年开始在我们各个学校招募小小讲解员。小朋友们的讲解来吸引更多的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来带动家长带动师生来走进美术馆。(这是大家看到的)现在每周六日就是休息日的时间,上午、下午分两段由我们的小小讲解员来对我们的展览进行讲解。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莞美沙龙品鉴会”、“与专家一起看展览”以及“大师临摹日”、“艺术夏令营”等活动,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我们在2010年到现在通过学习也取得了些成就。同时“展览进校园”项目也获得了2013年至2014年文化部的优秀公教活动的奖项。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了我一个这个机会,也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馆长能批评指正!

主讲人系东莞莞城美术馆馆长。

萨格勒布当代美术馆

主讲人:玛蒂娜·穆尼瑞拉(Martina Munivrana)

昨天我为萨格勒布当代美术馆作了发言,通过视频大家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当代艺术美术馆,也是一个当代艺术活动中心,因此公共教育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们希望美术馆成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活动中心,一个成功的艺术馆属于大众。如果艺术馆脱离大众,它就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馆。我之前强调过,艺术馆的生命来自公众。我们馆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公众教育工作,并且已经为大批的参观者提供了服务。

自2009年搬入新大楼以来,我们馆已经接待了60万的参观者。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因为克罗地亚是个很小的国家,总人口只有450万。所以这个数字使其成为克罗地亚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馆之一,因为单从参观人数上来讲,我们是名列第四的现当代艺术美术馆。

我们拥有一个专门的教育部门,负责公众教育工作。这个部门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比方说创意工作坊的建设、带领公众参观、研讨活动、讲座,当然也有合作的公共教育项目。

萨格勒布当代美术馆拥有1个策展人、1个教育专员和1个助理,另外还有很多的志愿者。我们的活动几乎全部是免费的,有的活动跟当代艺术展配套。美术馆每天都会有参观活动,比如涉及不同策展人、不同主题的演讲;美术馆的参观人员来源很不相同,有老人也有学校的孩子,所以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安排。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大家知道,有的当代艺术晦涩难懂,如果我们让当代艺术的理解变得简单,变得平易近人,我们相信群众在参观之后还会再来。年轻人需要学习、理解当代艺术并参与其中,我们试图与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建立对话。今天的年轻人更容易交流,但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我们教育部门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当代艺术作品。

现在我来介绍一些定期项目,这几乎是每周都会举行的。首先是“藏品专辑重点介绍”。我们在建馆45年之后搬入新的大楼,所以我们可以大规模展出藏品,这吸引了大批的群众前来参观。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带领群众参观,时间持续45分钟。每个工作日,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带领参观活动,包括带领国内外不同游客团体参观。

还有个活动叫“我的看法”,由我们的年轻助理来组织。它主要是面对年轻参观者,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带领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藏品的内涵;然后参观者从个人角度,说明自己对这些藏品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以及这些藏品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体验,自己的反应是什么;同时参观者可以相互争论,整个活动的过程会持续30分钟。

“主题参观”也是美术馆常规的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由策展人或者艺术家亲自带领参观。他们会选择一些具体的主题,包括当代艺术主题,比如说,某个艺术家为什么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如此激进的手法,这种手法体现艺术家什么样的智慧,或者说某幅作品当中哪些地方特别奇怪。在活动进行的时候,参观者可以针对有争论的艺术品进行讨论,尝试把当代艺术背后的内涵揭示出来。

我们还有一种临时性的参观活动,一天举行2次,每次持续45分钟,这个跟我们的专辑展览有些类似。另外我们还有语音导览,既有克罗地亚语的也有英语的版本。作为单个参观者,这种方式更实际。这些导览包括133件作品的说明,其中有对作品非常精确和有意思的解说,甚至还会带一些评论意见。

我们也会针对残疾人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希望帮助他们欣赏当代艺术。

在大楼的底层,我们建立了创意工作坊,孩子以及家长、监护人、亲友,都可以进到那里,他们在那里展出自己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亲子活动,让大人和孩子之间交流知识,同时密切双方关系。这样,在他们长大之后,重新回到美术馆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我们也参与MANUCULTURA计划(欧盟委员会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与来自丹麦、意大利西西里、德国和奥地利的美术馆进行项目合作,这些项目主要是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推广艺术教育活动。一些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就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但是这些学校里面没有相应的艺术教育。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从欧盟委员会那里得到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在这些职业技术学校中,加入了艺术教育的课程,现在由我们美术馆来负责相关工作。这种艺术教育,虽然对那些学生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对他们的个人生活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跟学校、学校的教师等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我们邀请一些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师,去职业技术学校里授课。我们希望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够回到美术馆来参观。

我们也希望同来自中国的机构进行合作,谢谢大家!

主讲人系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当代美术馆馆长。

艺术,美丽一个城市——武汉美术馆公共教育系列

主讲人:樊 枫

武汉美术馆提出以“艺术,美丽一个城市”为主题,突出美术馆美术教育的专业性与推广宣传公共性的特点。表达了以艺术为载体,繁荣城市文化,美丽城市的创新探索与实质性贡献。六年来,举办活动400余场,惠及人数达三百万人次。

一、群体细分,健全美术馆服务项目系统。

武汉美术馆整合资源,以馆内专业展览为依托,打造了三大教育推广活动品牌,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以武汉美术馆专业的学术态度,形成了兼顾大众和专业人群、兼具美术普及和提升社会关注度的美术服务项目体系。

1.艺术家直接面对大众交流的普及性美术教育活动——武汉美术大课堂

武汉美术大课堂是以普及美术知识为目的、以大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教育活动,内容涉及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手工、装置艺术等等,迄今已举办了近200场美术大课堂活动。在2015年,我馆策划了油彩戏剧——大型油画系列活动,邀请高校老师来为观众全面、细致的梳理油画脉络10个主题,深受广大油画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和称赞。

2.艺术家群体之间互动的专业性美术教育为主的——“保华街二号艺术沙龙”

保华街二号艺术沙龙作为我馆三大公教品牌之一,依托展览为艺术家之间提供了良好交流的平台,而艺术家和观众的互动也能很好的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的风格。迄今已举行了40余场沙龙活动,邀请艺术家百余位,参与活动的观众也达到了2000多人次。在今年,我馆和法国还有德国等国外美术馆进行展览交流,以此为契机,已策划3场中外艺术家交流的沙龙活动。

3.艺术家对少儿的体验式美术教育为主的——美艺坊

“美艺坊”是针对青少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等,是我馆推广和普及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品牌。迄今已举办了200余场活动,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到了10000余人次。在今年,美艺坊的暑期特色活动,让孩子们能过一个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暑假。

二、资源互补,开发美术馆社区服务体系。

武汉美术馆七年来,大力拓展馆外美术服务,组织开展“武汉美术馆展览巡展”、“最美的图•书送给您”等馆外活动,将美术馆的展览与图书送进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居民小区,如:富士康集团、长江水利委员会、江汉区委老龄办、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中国电信湖北公司、红霞社区、八一消防中队等60余场。通过这类活动,让武汉美术馆的教育推广活动送到市民身边、融入市民生活,将文化惠民做到实处。

三、共谋发展、推动美术馆资源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我们和相关美术院校合作,如: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把美术馆做成各院校的校外基地,有效推动学院美术资源与武汉城市发展的融合。与地铁集团共同打造“艺术专列”,在武汉地铁二号线车厢内展出“武汉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四、建立团队,打造美术馆志愿者特色服务。

我馆志愿者团队工作结合美术馆实际工作,开展团体导览服务,少儿美术心理疏导工作等特色服务。例如:

1.十二届美展的志愿者团队服务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嘉宾的认可与好评,并且在展览过程中所开展的观众调研工作,为美术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2.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我馆组织了30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每星期为自闭症孩子服务1次,孩子们在我们的绘画辅助疗法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活动成效得到显现。

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艺术,美丽一个城市”的项目内涵,表达了我们以艺术为载体,宣传武汉城市精神、繁荣城市文化、美丽武汉的创新探索与实质性贡献。

主讲人系武汉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公共教育中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黄志坚

各位馆长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湖南株洲美术馆的黄志坚。众所周知,美术馆有学术、典藏、展览、教育、交流等六大功能,其中公共教育功能是美术馆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把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与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是提升美术馆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术馆的目的是为了把当代优秀的美术作品公益性地奉献给社会与国民,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国民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场所。作为美术馆的馆长,如何抓好美术馆公共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国民的素质差异,必须考虑美术馆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除专业与非专业外,以年龄区分是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作用比较合适的做法。根据现在对人群的划分方法,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对象大致包括老年群体、中年群体、青年群体、少年群体、婴幼群体以及残障等特殊人群群体,共六大群体。把这六大群体合起来才是形成美术馆所面对的全体公共教育服务的对象。但目前中国的美术馆整体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法满足所有群体对公共教育的需求。作为美术馆馆长,如何面对众多的服务群体对美术教育的需求与美术馆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无法满足社会所需的矛盾呢?我认为作为应在发挥公共美术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妥善解决好以下问题,才能把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发挥到理想状态。

一、如何解决好各个群体的公共教育内容的设置问题?

因为各个不同的群体对公共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地设置同一内容,应该设置适合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婴幼和特殊人群的各种内容,即按照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的放矢,分段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让每一类人群接受所需的美育教育。最大限度的培养美术馆的忠实观众(服务对象),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美的情怀。

二、如何解决好开设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时间问题?

美术馆可以按照馆内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但这种自主性往往会和服务对象的接受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和矛盾。次数太多,人手不够;次数太少,又很难达到公共教育功能中培养提升国民的审美能力和美育素质教育的提高之要求。那么,到底是每个群体段一月一次,还是二月一次好呢?需要针对馆里的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总之要以短时间内培养更多的自发走进美术馆,自然接受审美教育,自觉参与美术馆活动,情系美术馆发展的忠实观众为目的。

三、如何把握教育功能中教学课程和教育活动设置的比例问题?

教学课程是指针对群体所讲授美育学习方法的过程,主要是在课堂或讲座中体现。而教育活动主要是参观展览,即在展厅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得到自我提高;通过导览讲解,在助解中得到提高;在各种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的交流与争鸣的环境氛围中产生共鸣,从中得到启发而提高。到底是教学课堂较好还是教育活动好?要看当地公共教育主体中的老师和观众的质素而定,要因不同素质的层次,有重点的穿插互补中进行。

四、如何树立美术馆的教育品牌的问题?

每个馆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有教学课程的开设,有教育活动的开展,不管哪种形式都存在质量与效果的问题。比如说,讲座、论坛、沙龙、自我观展、专业导览观展、馆外教育活动等肯定会有完成后的效果之差别。正确处理方法是让效果好的教育方式重点、长期发展,形成美术馆的教育品牌。品牌形成后带动一般的发展。有了品牌,不仅是本馆的特色,而且可以变成本馆与他馆发展中的竞争力,因此,树立美术馆的教育品牌意识尤为重要。

五、如何把握和利用教育资源的问题?

教育资源包括场馆建设、馆藏藏品的硬实力资源和馆内人才、馆外志愿者人才软实力资源。在这个方面,大馆相对丰富。但就小馆来说,在两个资源都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在硬实力无法及时改善的情况下,人才的吸纳、培养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把握进人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握已进现有人才的再教育培养关和搞好招募高素质的志愿者人才关是关键。充分把握好了人才的三关,我想对公共教育功能的发挥会有重大帮助。

以上五点是关于美术馆公共教育功能的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理顺关系是发挥美术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关键。解决好了,将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开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理顺好了,将为美术馆的软实力的发展与提高产生重大影响。

主讲人系株洲美术馆副馆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