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当代新绘画展


2024-04-26

自传
文/了了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即是国民个体意识的觉醒。追求个体尊严与幸福,使众多国人在新时代形成新集体无意识,也逐渐演变出一种新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而“70后”这一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虽然生存在一个讲究理想的时代,却在老一辈人的封建保守与新一代人的叛逆自由之中,不可避免的被推向更复杂的挣扎。毋庸置疑,他们的成长与国门开放,自由思想的引入息息相关,特殊时代背景赋予“70后”的这一独特历史背景,使这一代人拥有更为深刻、更为个体化的人生路径。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越来越多的“70后”,逐渐在他们的领域里制造出个案式的成功,并随之以“个性”塑造出专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共性”。

对于绘画这一更具创造性和主观性的艺术领域,“70后”艺术家无疑更能在独特的艺术表达中形成群体化的“新历史”。他们将自身的成长经历、社会见识,以及所要面对的未来等诸多情愫,凝聚成一个时代的“镜子”。在他们的作品里,你看着他们置于画面里的不同故事,倾听他们藏匿在色彩里的不同情绪,慢慢的便在无数的“不同”中整理出“70后”不可磨灭的相同成长痕迹——过去所赋予他们的彷徨和伤痛,当今所置于他们的塑造与改变,以及未来可能带给他们的冲击与割离。曾经被戏称为张扬和怪诞的这群“70后”艺术家,正慢慢的用他们的“新绘画”,改变着我们对其创作个性的误读,并形成多元的艺术案例。
但也正因为如此,研究“70后”艺术家的绘画是繁琐而充满惊喜的。本次参加“自传:当代新绘画邀请展” 的十八位画家——尹朝阳、张小涛、于艾君、赵峥嵘、罗凡、毛宗种、黄河、王亚彬、谢曹闽、孙尧、李继开、李淜、余旭鸿、肖勇、罗威、萧博、刘唯艰、洪丹,会让我们不禁想起北岛在《波兰来客》中描述的画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尹朝阳近期作品中的“山川”逐渐形成了其自我的品格,刀削般的锋利和粗犷与他的“肖像”系列一样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同时,他的风景创作也因此显现出不输于“肖像”系列的刚毅和决绝,塑造出令人过目不忘的灵魂;张小涛的绘画是关于自我精神思考的社会考察。他善于将其个人微观叙事加入作品之中,为阐释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带来新的方式。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人类的微不足道和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记录与批判;于艾君的创作反映出日常生活个体体验的独特角度。他痴迷于素描这种极为朴素的绘画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挪用与置换,改变其原来的语境。在他疏离而破碎的画面中,我们能触摸到粗粝的画面外壳,好似我们正探索在梦境的旅途中,胶片机放映着纪实而虚幻的影像;赵峥嵘的画笔始终迷失在城市鸟瞰下密集的楼群和灯光闪烁的夜色之中。在城市系列中,他的图像逐渐肢解转而成为碎片,一切仿佛都在毁灭中重建。

置身于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是社会物质形态生产的极其丰富,如交通和讯息的便捷与通达;而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焦灼感和紧张感,也因此更加强烈和被放大。罗凡的绘画似在寻找一种表达生存境遇的方式。他作品中的事物处于无失重、飘忽的状态,零乱的线条和灰暗的色彩逐渐构成画面本身;毛宗种将东方绘画的神韵气质与西方光影绘画技法、写实性表现相结合,注重空灵的“意境”,形成独具特征的风格;黄河的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叙述,并由此形成具有强烈形式构成的绘画特点,显现出艺术家自身特有的寂静、简约的抒情风格。

王亚彬尽量使他的作品显得平易近人,并借此路径探究人性的复杂与丰富,进而抵达人性的幽深之处。冷峻的画面里,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失语”的孤独状态;谢曹闽的绘画仿佛是时间流动的图像,创造同时又似在毁灭,陷入某种无限流转;近年来,孙尧的作品一直在描绘着双重的图像,一为人像,二为风景,两者相互交叠。也因此其绘画的叙事性被模糊,图像背后的属性被异化,形成一个由他自身感知而来的宇宙空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单色的虚幻世界;李继开的绘画描绘了“70后”一代的内在精神历程,表现了这一代人自我本质的内在状态。李继开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来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再把他所看到的这些私密的感受记录下来,随后偷偷将它们藏起,不被人看到。

纵观我们所身处的这一时代,数字化与数码科技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经验。余旭鸿的创作将由内心感受而来的风景涂抹在画布上,然后以此作为基础在上面刮涂,最后在这残影上重新叠加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传统江南的人文气息熏陶下的个人情怀通过这些被“解构”的视觉图式突现出来;李淜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组成一系列带有隐喻的诗一般的形式画面。他在黑白照片中得到灵感,转移摹写让人身临其境;肖勇以一种“乱码”的混合效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奇异的混合。肖勇的作品是碎片化的,具有疏离感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着社会现实生活的荒谬性和非理性;罗威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画面充满艺术家内在激情抒发。在罗威所谓“疯癫”的独白式的“呢喃”里,看似没有清晰的语言特征,但却让我们看到了罗威所独创的异化的“狂暴”世界;萧搏选取生活的片段,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对景观图像作了表现性的概括处理。他把荒诞放在日常生活之中,放在最平庸的环境之中,组成全新的图像,使其本来的含义变得歧异。

刘唯艰作品表面上是平淡的,但这平淡并不等于单调。他用极其不讨人喜欢的笔触色彩,撕开那些不起眼的、社会变革当中的平常景物,他的作品显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恰恰是这种不确定性赋予了作品高度的艺术张力,让作品本身成为目的;洪丹喜欢把他的作品回归到点线面之中。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简洁,画面中的点线面,构建出一个广阔的空间。他认为,简洁反而易于表现凝聚的精神浓度。

无疑,面对这群艺术家的我们,好像正站在无数的碎片前,只是我们拣起的究竟是艺术家破碎的梦?还是他们勇敢挣开的枷锁呢?他们在画布上铺陈着一个因不确定而变化着的世界,书写着一段因个性而演变出的传奇,并努力打破艺术史的线性轨迹,塑造一个时代的新绘画语言。

在这场名为“自传”的展览中,他们用应时代而生的“新绘画”,倾诉他们的故事,讲述艺术的故事,形成“多元”的感官体验和内心经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生存在社会中的一员,艺术家不可能脱离社会。而作为创造性活动的艺术,必然也需要在当今特定的社会性中伸展艺术的自主性。这些以艺术、以历史、以个体积攒起来的艺术家个案,终将逐渐成为我们探问人性变化、社会变革的路径,观照着我们的内心判断和自我发展。长大,成为你自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还好,这些正在撰写着“自传”的朋友们还拥有着这份勇气。好在,我们这些看着他们“自传”的你我他还向往着这份勇气与力量。

主办单位:宁波美术馆

出品机构:暖山(杭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 宁波艺心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6年12-2201-07

展览地点:宁波美术馆1号展厅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