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瑟韦尔的抽象艺术与中国艺术观念


2024-04-19

曹意强

这是我初次来宁波,对宁波的市容印象不错,当车在日落余辉中驶进城里,我觉得有点像到了新加坡的感觉。不久前,我应新加坡的邀请,在那里策划了一个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展览,今晚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展览的内容,以及我个人对抽象表现主义与东方思想的关系的理解。

这次展览的内容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马瑟韦尔的作品。

抽象艺术被认为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发展起来的视觉主义绘画的激进反叛。它旨在抛弃再现性绘画的内容与程式,充分发掘绘画媒介本身所具备的特质,与此同时,它要求画家最大限度地将这些特质个性化,以创造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

“抽象表现主义”一语,原指康定斯基和其他一些欧洲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以抽象而富于表现性的笔触作画,康定斯基约作于1913年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画》即为一例。1946年,此语被用来称谓一批二战期间在美国纽约崛起的波洛克、罗什科和马瑟韦尔等人,他们也被叫作“纽约画派”。但这批美国画家对赋予他们的集体称号并不满意,每位画家都认为自己与同伴不同,各有别人取代不了的特色。

确实,只要将他们的作品对比观赏,就不难见出他们在风格上和艺术理论上的差异,就如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一样明显。罗森贝格是当时活跃的批评家,他与这群纽约画家关系密切,可说是其中的一员,他曾机智地说过,这群画家唯一能达成一致之处是: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我们在使用“抽象表现主义”一语时,不能忘记这一点。

然而,在我看来,有一个方面,他们的看法相同:即其作品的意义必须指向共相而非殊相,而其艺术的风格绝对必须是个人的。

马瑟韦尔所用的主要色彩是黑色与白色。这两个色彩也构成了他的著名系列作品《西班牙挽歌》的基色。他以黑与白对比象征生与死这个普遍意义。这个主题反复出现在马瑟韦尔的作品中,一经点破,就显而易见,但对于我们解释为何《西班牙挽歌》会对我们的视觉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无所助益。马瑟韦尔的意图是要我们去感悟,这种影响来自于他个人的独特心灵与手笔所创造的独特图像。

画家无法回避的一个两难之境是:艺术家如何能使自己的表现纯属个人而不受其它风格的干预?这个悖论在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身上显得尤为突出。最佳的出路也许是去审视自己的无意识心灵。不足为奇,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瑟韦尔、波洛克、罗什科和戈特利布,尽管画风各异,无一不把欧洲超现实主义者的“自动主义”视为追求绝对的个人风格的理想手段。“自动主义”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借助这一手段,画家允许无意识心灵随机呈现自身,通过自由的联想而形成图像。这类产生于无意识的图画堪称“梦中图像”。诚如马瑟韦尔所宣称:“我从不从某个图像入手,我从一个绘画观念,一个通常源于我自己的世界的冲动入手。”

欧美研究马瑟韦尔的学者,在论述马瑟韦尔与其他抽象表现主义者的区别时,乐意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强调欧洲艺术对他的影响;二是重在解读其无意识心灵的轨迹。其实,这两个方面的汇聚点依然是“自动主义”。布雷顿在1924年的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对“自动主义”作了这样的定义: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藉此人们意欲以写作或其他方法表达心灵真实活动。它不受任何理性的控制,超越一切审美的、道德的先入之见,仅仅听凭于思想的自由流动。

当然,纯粹表现意识流的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同样,如果我们纠缠于捉摸不定的“自动主义”,我们永难理解和说明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在策划马瑟韦尔展览的过程中,我试图从另外两个角度去说明为什么马瑟韦尔有别于其他纽约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以及什么是马瑟韦尔为20世纪艺术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因素铸成了马瑟韦尔艺术的独特品质。首先是他有意识地吸收东方的绘画观念,其次是他把版画艺术视为其全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