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文
中文
English
在线预约
首页
展览
藏品精选
学术研究
创作研究
资讯
艺术家工作室
公共教育
参观美术馆
美术馆概况
在线预约
语言/Language
中文
English
搜索
展览
返回
正在展出
展览预告
展览回顾
展览申报
藏品精选
返回
书法、篆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漆画
素描、速写
水彩、粉画
综合材料绘画
资讯
返回
美术馆动态
采购信息
艺术家工作室
返回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动态
公共教育
返回
公教动态
参观美术馆
返回
参观须知
交通、馆内地图
开放时间查询
服务指南
美术馆概况
返回
美术馆介绍
机构设置
馆内设施
外滩历史变迁
宁波文明之光
搜索
宁波美术馆
学术研究
2008年第4期 总第9期 PART 1
2008年第4期 总第9期 PART 1
2009-12-01
学术争鸣
继续海报,还是泛平面设计化 ——第五届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学术论坛
时间:2008年11月29日 地点:宁波美术馆
组委会: 首先欢迎来自杭州、深圳、广州、北京、伦敦等地方的一些设计师朋友来参加我们的展会。我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讲嘉宾。朱海辰,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教师;孙可,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侯莹,来自广州王序设计公司,她担任的职位是设计主管;仲秋,是来自于三和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陈峰,宁波的艺术家。还有我们的各位评委,这两位是来自韩国的崔圣闵、崔舒克;这位来自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科福;这是诺姆组合;这位是美国的卡森威克组合的詹•威尔克;雷纳•柯尼浦,他来自荷兰;还有来自北京的李德庚。李德庚在国外有近10年的留学经历,也是我们本届双年展的评审,本次论坛的特约主持(以下简称主持人)。 主持人: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背景上原来有“学术论坛”四个字,我们刚才看到后认为一定把它去掉。首先“学术”这个词就让所有人感到压抑。今天我看到下面在座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包括很多学生代表,我希望今天下午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下午,并不完全是个讨论沉重学术话题的下午。我们要营造一个轻松,随和的气氛,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当大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时,也可以穿插进来。 今天大家能够聚集到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双年展,借此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对双年展及海报的看法进行讨论及交流。今天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80后的同学。因此,我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下对双年展的印象或者看法。 朱海辰(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我从事设计行业的时间和双年展的历史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也一直关注着宁波海报展的成长。我发现这一届宁波海报展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次双年展的观点与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发现的需要改进的部分不谋而合。我认为本次双年展观点的转变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一个设计师对一件单一作品的理解上升到对一个项目的理解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是因为一件单一作品和一个项目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项目的参与过程人会很多。它是从商业计划开始,需要通过委托,最终变成一个完整的成品,再到市场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繁杂的体系。这也是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解决和学习的过程。我很高兴看到本届双年展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改变——以一些实际的需求为基础,做一些思考和改进。我觉得双年展将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而现在我们所做的仅仅只是一个不错的开头而已。 组委会: 我们组委会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对我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我也很希望能今天可以看到一些负面的说法,可能那样更加有对比性,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朱海辰: 我第一次参加双年展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从那时开始蒋华老师和潘沁老师就开始做这个活动。通过这些年对双年展的了解和观察,我最大的一个体会是双年展是国内比较少见的一个富有思想性,并且在不断进步的平面设计方面的展会。我记得最初双年展的前身叫“宁波服饰海报文化”。这是一个主题范围较为局限的展览。大概在2000年左右,双年展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规格的海报双年展。但是至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宁波海报双年展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一个学习国际潮流、跟进国际潮流的阶段。自从前两届开始宁波双年展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潘老师和蒋老师,包括很多参与宁波双年展策展的众多专业人士,他们开始反思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才能在新世纪新的条件下做得更好等等。自从上一届双年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认为传统平面媒介——海报受到新的冲击。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多媒体”。我记得那一年有一些互动媒体的参与到展览中来。而这一届我发现他们的这个思想更加进步也更加成熟。他们让一个单一类型的海报展览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平面设计的盛会。这个是我对他们这些年来努力和进步的最大感受。我相信只要他们持续这样思考的状态,下一届双年展一定能办得更好。 孙可(四川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大家好。我作为学生代表来说两句。这个展览我参加过两届,第一届的时候我是在工作。当时我的作品并没有入选。这次我又返回学校读研,我又带了我的作品过来参加这一届的双年展。通过这次的参与,我想很多参加展出的同学脑海中都会出现和我一样的迷惑——究竟什么叫前瞻性?它就是一个新的媒体吗?就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吗?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呢?很多疑问的聚集在这里,我认为出现这些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前瞻性”这个词汇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好像很明确,但是感觉又有点糊里糊涂的。 这次参加比赛,我的作品是在较轻松的状态下设计出来的,自我感觉要比上一届做的要轻松很多。当我在学习其他设计师的作品时,时而会感觉中国的设计师的作品总是有些“苦瓜”味,舒适感欠缺,给人感觉设计师本人没有去享受设计;但是当我学习国外的作品时,特别是国外大师的作品我就看了很喜欢,但是却想不出喜欢的原因。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只是看到它表面有趣的形式,而背后的文化却不能理解的缘故。通过学习,我现在正在了解那些国外的大师是怎么样将形式和内涵完美的结合起来。现在双年展所提出来“前瞻性”,作为学生我当然很想靠近它的思想和理念。所以我也希望评委给我做一点简单的解答。谢谢! 主持人: 下面有请历届组委会重要组织核心成员之一陈峰老师发言。他是一个说话比较直爽的人。当然,我也希望从他嘴里听到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 陈峰: 实在不好意思,我从来不做设计。在生活中,我常常见到一种奇怪的情景,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听从艺术家的见解,反而更加喜欢听从身边一些设计师的建议。我认为一个城市,她应该具有宽容、多样的文化氛围。宁波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人物,大概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较深厚文化传统的城市之一。可是像宁波这样一个拥有深厚传统艺术的城市,却对现当代艺术没有任何宽容,让它没有任何生长的余地,甚至一点艺术氛围都没有。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既然有那么多人在意设计师的意见,我就通过设计师的一些活动,来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审美趣味,来推动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怎么样才能让宁波的设计师了解更多的信息、视野更宽广,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更大的包容性是十分必要的。 我觉得宁波海报展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平台。我不清楚这个展览对其他城市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我已经看到它对宁波的一些影响。我发现有很多地方,如印刷的、导视系统等等,甚至宁波路上的广告牌我都觉得比以往几年都要漂亮多了、好看多了。这样的影响,我觉得显然是海报展带来的一个变化。我作为一个志愿者,我感到十分满足。因为这是对多年前,我自愿从事这个与我专业没有任何关系行业的一种报答。现在看来,我的初衷还是有些结果的。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所以我认为从文化的多样性上来讲,双年展在宁波来说是合宜的,有生存下去的意义。 组委会: 我现在补充一下,现在拿着话筒的是这一届双年展的金奖获得者。 仲秋(第五届宁波国际海报双联展金奖获得者代表): 首先我说明,我不是金奖获得者,我只是获得金奖的作品所在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也不是设计师。我最多只能算是为我们公司打杂的。虽然我不是设计师,但是我和设计师们一起工作也有5、6年时间了。我看到这个创意的成长过程,从它的策划阶段开始,中间经过层层不平的波折,一直到出生。所以我的感受是挺复杂的。 我说说我们对这次双年展的感受。因为我来自深圳,在以前的观念中深圳可以算是一个平面设计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是这几年,包括我们去北京的话我们也发现,深圳的这个优势正在慢慢丧失。宁波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具备发展平面设计优势的城市,但是以后怎样也不能确定。因为宁波缺少一个比较大的包容性, 而且她的周边缺少相应的地区。宁波虽然也是一个沿海城市,但是它不具备太多国际化的背景。所以我这几天一直在考虑宁波双年展的这样一个活动它将何去何从?这个活动与北京、深圳的一些活动相比,它如何去定位?这个是我考虑的,我想作为组委会也应该去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我们回到海报双年展本身。我们从平面设计教育中看,海报本身只属于平面设计领域一个很小的部分,只属于是印刷的一个环节。甚至我们不客气地说在当今的社会里,海报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抛弃的东西。为什么?关键是没地方给你贴呀。海报如果你贴在街上,假如没有经过城管批准,那就属于一个非法的粘贴物,城管想来刷就能够刷掉的东西。还有什么其它地方去贴?我想除了大学校园里可以去贴,就没有没什么地方可以了。它已经慢慢被这个市场压缩了。那么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是20世纪了,印刷设计不再是主流的时代。再办这种所谓的以海报为主要核心的展览还有何意义?当然,我们也会参与、去看很多设计类的展览,这样我们就能清楚他们的价值趋向在哪里,我们也会参加纽约的ABC,东京的TBC,去投一些不同的作品。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从评委的感受来说(可能很好)。他们对我们公司不同的作品都有比较高的评价,可能这次这个是金奖,那次那个是银奖。但是我们会看到,其实他们的价值取向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也在观察评委这次能不能对我们公司的作品感兴趣。我也是蛮欣慰的,我再次感谢评委,谢谢组委会。让我们的作品拿了金奖,我们也是比较意外的。其实我是带着疑问来宁波的。但是当我看完这次第五届宁波海报展的作品,比一楼的海报回顾展的作品优秀多了。和我一起来的那个同事也不是设计师,我们两个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