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文
中文
English
在线预约
首页
展览
藏品精选
学术研究
创作研究
资讯
艺术家工作室
公共教育
参观美术馆
美术馆概况
在线预约
语言/Language
中文
English
搜索
展览
返回
正在展出
展览预告
展览回顾
展览申报
藏品精选
返回
书法、篆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漆画
素描、速写
水彩、粉画
综合材料绘画
资讯
返回
美术馆动态
采购信息
艺术家工作室
返回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动态
公共教育
返回
公教动态
参观美术馆
返回
参观须知
交通、馆内地图
开放时间查询
服务指南
美术馆概况
返回
美术馆介绍
机构设置
馆内设施
外滩历史变迁
宁波文明之光
搜索
宁波美术馆
学术研究
2009年第1期 总第10期 PART 1
2009年第1期 总第10期 PART 1
2009-12-01
学术研讨
新时期•宁波中国画未来走向
时间:2009年3月27日 14:00-17:00 地点:宁波美术馆 主持:陈承豹(宁波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美术同仁。为了进一步提升宁波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强化、树立宁波中国画的良好形象,我们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精心筹备,终于于今天上午举办了宁波市首届中国画提名展。上午展览现场的气氛活跃、热烈,我们还有幸请来了省里的童中焘老师、沙池鸿老师、吴静初老师,还有王平老师(他因为工作关系,来去匆匆,已经回杭州去了)。现在我们大家又为“新时期•宁波中国画未来走向研讨会”齐聚一堂。当然这次研讨会,从实质上只能称为座谈会,因为时间实在太短,议题无法充分展开,且有些同志因为工作原因还要提前离场。尽管时间比较短,幸而来自杭州的三位老师会给宁波中国画的未来出谋划策,以及在座的诸位共同讨论,大家群策群力,我想应该会为宁波中国画的发展指明方向。 “新时期•宁波中国画未来走向”是一个较笼统、较大的命题,但是对于这个命题,我们是驾轻就熟的,可以从中国画民族性方面、时代性方面、地域性方面、创新性方面等等,不同侧面地去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简单的回顾总结,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宁波中国画的创作路子,比如说80年代我们宁波中国画是个怎么样的风格?90年代宁波中国画又是怎么样一个风格?新世纪以后又是怎么样一个风格?上午参加我们这个展览的16人(当然这不能代表我们全部人),至少可以代表我们宁波美术界中国画的一部分,作品已经亮相了。根据现在的状况,大家可以大胆提出我们以后宁波中国画的未来走向怎样,为宁波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指明方向。 展览大家已经欣赏了,可以简单总结下我们以前是怎么走过来的?哪种表现手法?画风?风格?流派?……等等,少而精。老师们讲,其他同志讲,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首先,请我们请三位老师来点评一下。 吴静初(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宁波我来得不多,但是却有不少这里的老朋友。很多画家都是我多年挚友,比如何老师,陈老师等等,其实他们都画得非常棒的。这次来,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作品,画这么大的画,我十分钦佩。由于上午时间比较紧,我主要是看了一些花鸟画,山水画也看了一些,没有看全,也不敢妄自品评。我也是学习花鸟画的,所以我从花鸟画上开始说说我的感想。上午有很多书画界的朋友,同我一起交流探讨一些问题。有一些人也提出工笔画和写意画如何区分的这一议题。我认为这个议题很好,我简单谈下我自己的见解:工笔画和意笔画不是对立的,无非就是形式上不同而已。其实中国画都是讲写意的。不过从形式上讲,意笔画感觉好像笔头更大一点,书写性更强。但是有一点,是我们需要强调的:写意画不是粗笔画,写意画更强调用笔,在笔墨上,更强调对于物象的把握,如自然的花花草草,通过自己的感受,写出这些事物的精神面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在笔墨上面。我经常和朋友说:写意不是粗笔、不等于粗鲁,写意画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像天马行空,很自由;而很粗鲁的画法,犹如娼妇骂街,同样都是没有拘束,但是本质是不同的。一个是粗鲁的,一个是很自由的,笔情放纵的。 还有一点上午我们也谈到了——创新。我对组成这个词的两个字一直就觉得不妥。因为“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东西了。苏东坡也谈到过水到渠成的问题,他认为,画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不需要去预先开凿,是自然而然的,通过自己的修养、境界的提高,笔墨不变自变。也有人同我讲我们可以在“中西结合”上下功夫。我认为:中西结合是结合不好的。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太大,你没法结合。我曾经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西结合就像跑在两条轨道上的火车,西方跑西方的道,我们走我们的道,两条轨道同时在跑,如果接轨的话,就出大祸了。也就是说,“中西结合”,我们还是把西方的某些方面,如造型能力,色彩我们可以适当汲取,但是画是完全不同的。就像西方的静物,它是讲事物的体感、形感,我们中国画其实是讲视感。视感是动的东西,而形感、体感是静的东西,这是两回事情。我们现在需要做得就是把我们传统的优秀成果吸取过来,中国画的失去笔墨就像音乐上的失去节奏,如果节奏一乱,那不是不成曲调了吗?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沙池鸿(浙江画院副院长): 我今天来到宁波,参加谈论我们宁波中国画新时期未来走向的研讨会,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想讲一点:画家有的时候还是不要过多地考虑太多理论问题。关于画家考不考虑理论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辩证的思想。刚刚主持人给我们提了这么一些问题,关于宁波中国画的未来,关于创新性,时代性等等。其实画家要真是这么去想,那画家就累死了,这画也不会画好的。就像孔令辉打乒乓球一样,如果一边打球一边想着为祖国争光,那这球能打好吗?孔令辉那时想得应该是这球怎么打好,是削还是切,怎样才能把对手打败?打完了以后,就应该想为国争光了。作为画家就应该处于这种状态,纯粹把画画好,纯粹把球打好。 我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画必须强调笔性。对于讲笔墨,我常常是把墨和水放在后面去讲,而笔是第一位的。中国画的笔性是所有画中国画的人必须理解清楚的。笔性——“六法”里的“骨法用笔”是真正中国画用到了,其余五个西洋画也能用。但是笔性是中国画独有的。例如:写“永”字,西方人随便拿毛笔,他按照这个结构也能写好,但是要这一点,一捺……一笔一笔的到位,你不练过一年半年,你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笔”怎么用是中国画的根本。从中国画的技术上来讲,绝对是中国画的根本。 第二个,我也想谈谈创新问题。老想创新会使人的脑子出现混乱。要新,那么肯定要和原来的不一样。其实现在很多的画家已经走上歧途了,他拼命想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他的不一样是临空的,是生造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山水画上的所谓创新,就是用黄宾虹画画的局部,把画面铺得满满的,这就是创新了?其实他就是把人家的方法扩大化、或者缩小化,他自己内心没有感觉,没有表达世界的渴望,没有这种精神。这种创新,路走不长的。甚至我不客气地说,你现在这么画了,那你十年后还准备这样画吗?刚刚吴老师讲:“创新是自然的”,这个自然的意思是说你的内心真正有东西要去表达,你的内心真正对世界有某种看法,这个时候你需要一种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可能你的手段还达不到,但是一段时间后,你的手段达到了,你的手段一定是有你个性的,而且是由你所处的这个时间、这个地域和你的个性决定的。你的风格也肯定与其他人不一样。这个就叫“新”,“自然而然”。 我最近刚从川西体验生活回来,我仔细看大渡河、澜沧江的水,我去体会陆俨少的水是怎么样去表现的。陆俨少画的长江水,它是白的底,画线条、画水纹,旁边的坡他是用赭石,一块、一块、一块……土坡的颜色是深的,水是亮的。他的作品都是这么画的。但是实际上,水是很深的,很绿的,然后有波浪的地方有一点泛白,而土坡由于是沙石地,往往是亮的,也就是说陆俨少在画这个水的时候,他把它的色彩关系颠倒过来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是经过变化,表达了他心中看到的那条河,所以陆俨少的水云纹出现了。这个是自然的。不是说我看到了,这个应该这样画,不应该那样画,这样是画不好的。这个水云纹是他长期观察四川的水,慢慢磨练出的。还有陆俨少在井冈山上画毛竹林。很少有人画这个题材,童老师好像在文革的时候画过,李可染也有一些画毛竹林的,但和陆俨少画的毛竹林是不一样的,像弹簧一样。在画面中其它的部分都很舒服,唯独这个画得不舒服。我在这讲下陆俨少的思路:他这个变化不是自己空想出来的,他是“外师造化”——根据对象,来找一种方法,但是成功与不成功那肯定是有区别的,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但是创作的过程必须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现在要提的一个问题是我目前所见的宁波中国画中“外师造化”的东西比较少,即画家如何对待“生活问题”。我的发言引到“生活”这个点上了。真正的大师作品,历史上所有保留下来作品,都是大师们在外师造化过程上中形成一种他独有风格。我对童老师特别崇敬,你们去看他的画,他往往都是有个具体的东西。我刚刚担任了 “美术节的人文之家”活动主持人,有幸看到了童老师那幅《天目雪霁》。这幅作品其实从笔墨上看是很抽象的,但是你仔细感觉,你会发现一种难言的宁静。因为我在天目山脚下插队过,冬天我们去看天目山顶始终是积雪。我们去看童老师的作品,局部去看其实是很抽象的,但是总体的感觉与天目山被那么多雪松覆盖、积雪的感觉如出一辙。而且顶上有一笔黑的,有一笔重的,他不画蓝天,但是这一笔重的,却将画面整体的水墨彰显出来。童老师还画过很多大屋顶,房子的大屋顶、庭院的大屋顶,很大的屋顶,这也是很少有人画的。除了宋徽宗赵佶画的那个屋顶,当然啦赵佶画的那个还只是一个小的屋顶。童老师那个是遍布画面一个金色的屋顶,但是笔墨关系很到位,他敢画。花鸟画其实也一样,我比较推崇宁海的朱开益老师。他甘蔗也画、长缸豆也画、田头田脚的、房前屋后的东西、……,他都画。因为你老是梅兰竹菊,古人的东西太现成了,而且古人的东西画得太好了,风太高了。你要改变、你要创新,你必须把转移你的视线。尤其对地县的同志来讲,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包括我们也是这样,你要创新必须走这条路。甚至,你这个花鸟画家,也许当你融入于生活之中,你也可以画出人物画了,也可以画出山水画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