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线 30 PART 1


2024-04-20


学术焦点

编者按:

我们该怎么进行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

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公立美术馆是和民间藏家不一样的,民间收藏家的收藏目的是获利,即通过收藏让作品价值的上涨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公立美术馆的收藏则是为历史进行收藏,大部分艺术家也都知道给美术馆收藏的价值,因为一旦被美术馆收藏,作为藏品的作品不但艺术价值得到足够的重视,能够被充分地研究,而且进入了美术馆的体系内,就有进入美术史的可能。但是,由于公立美术馆具有严格的收藏制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苛刻的收藏程序和流程,公立美术馆往往错过了很多当下名家作品收藏的机会,这对于公办美术馆进行收藏工作的管理者来说不无遗憾。事实上,对于美术馆的馆藏,国家有一些硬性的指标,尤其是对省级的美术馆收藏经费充裕就相对好办一些,而省级以下美术馆从经费到建制都规模较小,此时往往望“名”兴叹。公立美术馆要想在收藏上脱颖而出,就只能另辟蹊径,这成了美术馆馆长、典藏部主任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家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期以“我们该怎么进行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为主题,请美术馆馆长、典藏部主任们撰文,发表不同的见解,亦可结合本馆收藏的总体思路、收藏的某个项目或者自己作品的被收藏探讨一下未来公立美术馆的收藏之路。

美术馆与藏品的建构

文·丁宗江

美术馆是开放的、动态的社会架构,其基础既是为历史变化的,也是为当代历史记录的,理所当然是为社会文化艺术实情所建构的。所以美术馆性质的艺术作品收藏和扩展必须符合本地域民族文化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行,藏品决定美术馆学的发展或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它才会赢得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层面上的输出与引进。美术馆应适应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配合本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去研究性的进行收藏,做好美术馆学的研究和藏品的建构。

一、藏品的建构

藏品的建构,应根据本地域民族文化和美术馆学的研究为目标来进行,建立在本地域美术馆发展的原则上进行艺术品收藏。大致是以各省、市的文化传承为标准进行艺术品收藏,收藏意指透过有地域民族文化意识的选择,赋予其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意义性。做出艺术品收藏文本建构和美术馆学发展的长远计划来决定它的标准。

各省、市美术馆在初建始,常会忽视艺术作品的收与藏的关系,如果一个美术馆在艺术作品的收与藏上无法通过专业手段来进行运作,其就不应盲目地扩充藏品的数量和不良的收藏行为。太多案例显示,如美术馆缺乏专家学者团队来进行评估又无长远的作品收藏计划,它在本地域民族文化艺术上的建设就会失分,就会在原有的资源上得不到受益。美术馆在艺术作品收藏上,个人行为和盲目性则是现今美术馆的普遍现象,会直接造成美术馆在人员、经费等资源上的浪费,又会带来藏品在美术馆存储容积量上的短缺。美术馆艺术作品收藏不能任由人为因素来左右,不能随意地把艺术作品纳入美术馆藏品序列中。收藏方法不当、缺乏专业技术的支持,都将会危害本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建设,因此,美术馆性质的艺术作品收藏既要规范,又要有它的学术研究或能策划出专题性陈列的水准,这需要做的就是美术馆在收与藏上既科学、又长远的建设计划和建构体系。

艺术作品的收与藏在美术馆工作中是重要环节之一,它关系到美术馆学的建构或其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其美术馆的形象和发展也是社会文化艺术中的助推器。

收与藏的因果关系:

1、美术展览是美术馆收藏艺术作品的首选。社会上及私人所藏的名家艺术作品也在美术馆所需购藏范围之内,艺术作品拍卖也是增添的一种渠道。所有艺术作品的购藏均依附于美术馆学的建构和需求。

2、收与藏,是美术馆学研究的核心。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应是美术馆现在与将来,这就是美术馆学的建构和财富。收与藏体系的不完整,就谈不上美术馆学陈列的研究,也会使后人质疑。

3、在艺术作品收藏时,作品的尺寸、材料和体积是否好存储?收或藏可不能混为一谈,不仅是内部相联系而且应该被视为同一个功能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样的教训在各美术馆比比皆是,现今很多美术馆常会犯这样的收藏错误和此事的发生。结果是: 作品尺寸过大在露天摆放腐蚀分化,或超大型作品没有很好的存放环境,到后来只能对所收来的艺术作品进行拆解留下图像记录而已。盲目地进行收藏会造成损失是可想而知。

4、对美术馆而言,收与藏是主体。它给予一个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以身份,建立其使命以及预示其未来。它提供了一个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吸引世人的关注与其给予的支持,在地域文化艺术向外界交流上会起到这个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推动作用。

收与藏,在美术馆学建构中决不可忽视。作品的收藏与储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美术馆藏品的陈列和研究的真实性。收与藏,怎样来合理分配:先确定既有藏品的保存工作时间y,以此为基准考虑工作人员的数量T,每位工作人员每年工作时数h,平均每件作品所费时间at,未处理藏品数目b,算出每年的边际值公式。

A=(T•h:at)-(b:y)

如果有两位藏品工作人员,每位人员的年工作时数为1200小时。平均每件藏品所需养护时间为4小时。未处理的藏品为11000件。全部的藏品必须在二十年内保存和养护完毕。

A=(2•1200:4)-(11000:20)=600-550=50

算出来的结果是每年有600件作品待保存养护。为在二十年内完成所有藏品的养护,必须每年处理550件既有的收与藏的关系。以这个容量,美术馆每年只能增加A,50件新作品。

二、作品的收藏

中国的美术馆在艺术作品收藏上,大体都是在本馆的美术展览上进行的:①由美术馆决策层提供全年的收藏计划和经费额度的分配;②展览部提交全年展览(名称)计划和各项展览时间排序表;③学术研究部围绕展览计划做出收藏文案,写出收藏对象的学术背景或可操作性文档;④收藏委员会以学术研究部的文档,在每项展览中巡视展览作品是否收藏,在规定收藏表格上填写某项展览上的作品可否收藏见意;⑤典藏部门把专家提供的见意表统计票数进行汇总。然后上报美术馆决策层进行作品综合评估及意见,财务部门对评估意见其作品购藏费进行审核、报批等。美术馆大都是以此方式来添置藏品下图所示:

美术馆艺术展览作品收藏流程图

美术馆的作品收藏是双面契约,将作品的所有权转交,由藏方发放收藏证书或付购藏费用。收藏形式是美术馆以发证付款的方式获得艺术作品所有权。收藏的过程是由美术馆主管部门与画家签字合约为准,还有律师公证和财会购藏账单证明,收藏合约注明美术馆有权处置作品的解释权。如艺术作品若有伪造,在合同制约下可与画家进行协商退(换)还,画家需退还购藏作品费用及费用的时间利息。

三.藏品的改变

作为美术馆学独立分支的收藏学,理应成为人文科学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的美术馆学专业之一。这就是将收藏行为和收藏活动提高到文化和学术层面。收藏学体现出的是:对收藏历史、收藏行为和收与藏的研究上,值得我们美术馆人应有的重视。它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论述。收藏事业的发展,需要收藏研究学和收藏实践中得于互动的关系,收藏研究学是一门显学,它的生命和真正价值存在于联系收藏实践的不懈探讨之中。

美术馆是构成社会文化的公共场所,其中收藏的对象随时代的更替而大幅度增多,因此,美术馆学并不会永久固定,而是随着各省、市文化艺术的研究方向和它的任务而行。美术馆在艺术藏品分类和研究方向也并非是静止的。它应有自己的学术定位和不同论述功能。所以,在艺术作品的收藏类型和储藏关系的互为,作为人类经历的痕迹之见证物的美术馆,它是在双重之下发展演变:一方面是含义多变的艺术藏品,另一方面是作为美术馆主体的观众。美术馆也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藏品陈列和特点标识。

结语

建立一个完整体系的美术馆收藏机制,关系到美术馆学建构的形成,如同新形式的介入与接受它乃至与它合作的过程。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一样困难。但是,因为收藏已经发展为包括超越传统的购藏的方式,在收藏性质的理解或收藏总体规划上既要统一的基本认识,也得形成有科学合理的收藏运作方式。与此同时,现真正缺乏的是美术馆收藏学研究人员和规范的收藏体系的形成,作为美术馆收藏学一翼的理论的萎缩,必定会严重影响美术馆另一翼的学科健康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

美术馆艺术作品收藏应包括:民族文化的多元及相关主题的不同逐渐构筑起一个知识体系;形成美术馆自身综合性的收藏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以学术建制的方式构筑美术馆收藏认识与收藏行为等。

可以相信,收藏研究学的提高会成为美术馆藏品与外界交流与对话构筑起理论平台,有助于梳理美术馆藏品的最大化,厘定美术馆学中的“游戏规则”,探寻收藏学中的深层涵义和社会价值,逐渐趋向美术馆体系中的理论共识,改变美术馆收藏混乱中的无序现象。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美术馆的收藏与收藏定向

文·卢 炘

美术馆、博物馆有价值的收藏是立馆的基础,各馆都以自己的镇馆之宝而自豪。浙江省博物馆因《剩山图》(《富春山居图》残卷)而荣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因近现代大家黄宾虹家属的捐赠而让博物馆界欣羡。然而捐赠当初并不尽如人意。1955年黄宾虹先生过世,家属有意将其遗作四千余件和收藏三千多件捐给公家,开始拟给他生前任教的浙江美术学院,但该院领导认为无保管条件,又对传统绘画认识不足,其时正是老画家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之均不受重视的时候。校方没有接受这批珍宝。黄宾虹生前挚友傅雷为此事作过许多努力。

1957年3月31日傅雷给时为浙江省文化局局长的黄源专门写了一封长信。内容非常具体。

黄源吾兄:

在京彼此匆促,未及畅谈,殊深憾憾!回沪后连日参加市委召开上海宣传工作预备会议,及作协排日小组:大家发言甚为踊跃,下星期内尚有小组,拟将各方问题谈透,集中呈报市委,作为市宣传会议开会时讨论资料。想贵省市亦必忙于布置,吾兄席不暇暖,可以想见。

今日黄宾虹夫人自杭州来,谈及最近钱俊瑞部长与吾兄往访,决将宾老遗物改由浙江省委接收,毋任欣慰。过去宾老坟墓直至故后一年半方始建成,而美术院对捐赠书画亦只办到造具清册封存一点,纪念馆迄今未着手筹备;弟等忝宾翁故交,闻之殊为遗憾,而黄夫人切身感受,更多情绪。校方最初呈请文化部给予黄夫人每月四十元津贴,后增至六十元,又增至八十元;而议论纷纷,以为已属特殊照顾。黄夫人平日有所传闻,殊增内愧。去年九、十月因病请求校方给予借支百元,三星期后送去,但说此款不是行政方面开支,亦非工会借出;事后黄夫人探明原系在黄先生建墓款项下拨付,乃即将百元原璧退回,凡事种种,均使黄夫人心中不快。

据弟分析:(一)校方对黄先生遗留书画(包括创作及收藏)一方面极想罗致,一方面又无积极整理与公开展览的热情;与黄氏遗族捐赠本旨殊不相符(遗族之意是要将全部书画经常与群众见面,而非深扃严锁,藏诸箱箧)。

(二)校方对黄先生遗族的津贴,仅从故世教授的家族着眼,处处以“昭顾”面目示人,使受者负有嗟来之慨。至于黄先生为吾国近代造诣最高的艺术家,中央对其极为重视等等,校方均未充分体会。

(三)黄先生生前为全国政协委员,故世后,对其遗物遗族,浙江政协及统战部未尝过问,恐与统战本旨亦有欠缺。

以上所云,均系弟片面猜测,不当之处,尚望见谅。

但事实上黄夫人深恐今后名义上虽由省方接收,实际仍由校方保管,成年累月,遗作始终难与世人见面,故意态消极,决随其二公子黄映宇世兄去武汉居住。鄙意黄氏纪念馆不办则已,倘欲办理,恐需要黄夫人协助之处尚多;如装裱、整理、编年、分类、保存等等,均要内行人为之,而浙江省方,此种人才亦未必易得。故弟极力劝伊耐性等候,仍住杭州,以待后命。但黄夫人情绪非一朝一夕所致,弟个人劝说,难有成效,还需吾兄就近亲为解释。

并且为妥善安排遗物及遗族起见,最好能:

(一)将接收遗物有及筹办纪念馆事项,全部由省委(或省人民委员会,或其它文化部门)掌握,不要再经过校方。(邀请校内一二人士参加筹委会,自然可以。)

(二)今后对黄夫人津贴,不要由校方支付,而由省方负责,直接按月拨交,名义不要用“抚恤”字样。黄夫人医疗事宜,能予适当照顾更好。

(三)纪念馆宜及早开始筹备。目前正在精简房屋,觅址比较容易解决。且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主旨是对知识分子,黄先生纪念馆亦应归在此项工作之内;在目前形势下向省提出,恐亦容易获得支持。

(四)纪念馆是否需要先组织筹委会,包括上海美协、杭州美术馆,及黄先生若干友好在内,请予考虑。

(五)将来纪念馆馆长人选,以聘请浙江硕德重望人士,可与黄先生地位相匹配者为妥。

(六)目前将黄氏遗物接收后,宜暂存浙江博物馆(倘放在美术学院,恐更增黄夫人疑虑)。

冒昧进言,幸恕唐突。匆匆,敬候

着绥不一

弟傅雷拜上

三月三十一日

录此信件可知当年名画家家属捐赠都是多么不容易,如今浙江省博物馆却因这批财富而已成为黄宾虹艺术的中心。

该馆收藏意识的前瞻性还表现在前几年向美院老教授的征画,他们专门派人登门拜访已退休的老教授中国画家顾生岳、张岳健,书法家刘江,版画家赵宗藻、赵延年等。基于老画家对祖国的真情实意,几乎所有人都挑选精品,多者七八十幅,少者也三四十幅作了捐赠。博物馆采取发收藏证书,举办画展等形式表彰,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宣传了画家个人。

就是在书画市场开始火爆以后,他们也没有完全放弃这种努力,著名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家属慷慨无偿捐赠作品又是一次成功的范例。

此事起因是浙江全国人大代表毛昭晰在北京开会时与常书鸿之女常沙娜结识,毛昭晰是我国博物馆学前辈老专家,浙江诸多博物馆的创建人,有他牵线搭桥最后促成了常书鸿美术馆的建立。

著名文学家夏衍生前对浙江省博物馆的捐赠,亦丰富了近现代书画藏品。捐赠过程中都有许多动人的小故事,可歌可泣。

中国美术馆在争取捐赠方面成绩同样斐然。法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了117件外国艺术家作品,包括毕加索4件作品。1998年画家蒋兆和的家属捐赠了《流民图》。在此前后潘天寿家属捐了《灵岩涧一角》等多幅潘天寿遗作,何海霞、崔子范、叶浅予、吴冠中、刘季霖等相继捐了作品。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大部分都为该馆收藏,有的以很低的价格收进,靠的是画家的觉悟和美术馆孜孜不倦地工作。

由于古代名家名作和近现代名家名作的收藏现在都变得十分困难,上海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把自身的学术定位作了调整,他们开始关注当代艺术。但是目前搞当代艺术展览多数还停留在展览馆的层面上,如何着力收藏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至今正困惑着美术馆的决策者。

关山月美术馆李普文研究员就此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意见。“如果后现代主义者指望美术馆(实质上意味着未来)展示、研究、收藏他们的作品。第一,必须把漫无边际的艺术的概念即它的内涵与外延加以界定,那种无边扩张的做法、牢笼万有的企图明显是错误和愚蠢的;第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体系,单靠某些理论家大话希有、无限上纲的哲理最终是站不住的。”(注:见《美术馆VS后现代:困惑下抉择》)。

前车之鉴不可熟视无睹。据报道欧美一家美术馆,因为收藏了太多的现代艺术品,库房里容纳不了,最后只好将之销毁。美术馆确实不能把它非常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批所谓的艺术品中去,而在若干年以后,它们又被宣布为垃圾。一堆破烂钢铁,几十辆破旧自行车,或者砖砌成的某种方阵,美术馆恐怕只需用影像资料给予记录即可,重要的是它们表现的观念能通过影像还原,而不在于非得造仓库恒温恒湿给予收藏。

尽管在美国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都有杜尚签名的小便壶在陈列,而且到那里的观众带着好奇心而并非崇敬心情参观的居多,对于现代艺术圈子以外的观众确实并不在意这只小便壶是真是假,哪怕只是一张照片和文字说明也足以让人领悟它的意义。当然小便壶尚能展览,因为小便壶体积不大,在展厅周围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走动参观。要是别的什么大作品就难办事了。

限定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并加以界定尚需时日,现代主义的作品要收藏,也尚需研究。

美术馆的收藏定向与美术馆整体学术定位有关,它既要抓住收藏机遇,不可错失私人捐赠的良机,但也不可守株待兔。必须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更全局的观念进行规划。对于决策者来说精英文化要抓,大众文化也要花大力气发展。美术馆逐步实现类型与地域的合理布局。便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体现,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兼顾的一种方向。

(本文摘自《中国美术馆学概论》第三章第二节,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前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书画赝品和收藏路径

文·里 村

美术馆收藏的天敌是书画赝品,特别是当下艺术品市场和社会氛围,伪造和临摹的书画作品不再躲躲闪闪局限于民间交易,堂而皇之登临拍卖行的已不在少数。美术馆的收藏面临十分严峻挑战,如何避开、拒绝赝品是美术馆收藏部门和馆负责人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国内权威鉴定专家曾警告艺术品投资者,目前的中小拍书画作品赝品可达80%以上,有的竟高达95%。如果美术馆依赖于中小拍的途径予以收藏,显然会落入陷阱,何况拍卖行已形成有“拍卖不保真、卖假不退、古玩不打假”的行规。

为有效抵制赝品,美术馆必需充分发挥艺术委员会的作用,做到收藏的每件作品都需经过专家的讨论。尤其是补缺性的收藏和艺术家、社会人士的捐赠,要做到件件有出身,幅幅有来历。随着国力增强和繁荣、发展文化相关政策的引导,美术馆人敬业精神的感召,艺术品捐赠已愈来愈受社会各界的青睐,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捐赠品存在严重良莠不齐或真假不分状况。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14年2月2日《英媒:明清赝品充斥英国博物馆》一文转引《星期日泰晤士报》所载文章称,位于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二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明代、清代绘画作品中四分之三以上是伪造或临摹品。大英博物馆收藏的6世纪到20世纪的500幅中国画中,许多作品的真实性也存质疑。而这些明清作品,大多是20世纪前期的获赠品。致使英国有关机构在举办中国名画大展时不得不回避这些馆藏品,转而向中国、美国、欧洲借调作品。

世界著名博物馆的捐赠也遭遇此情况,作为后起的管理尚需不断改进的大大小小国内美术馆,当对捐赠品抱有“慎审”态度,切勿为盲目扩大藏品存量而主动松懈艺术委员会的职责。

美术馆的藏品来源一般为:计划收藏、捐赠收藏、展览收藏和调拨收藏。计划收藏包括根据馆定位划定收藏的艺术家或艺术品。采取的方式或直接与艺术家本人对接,或与拍卖行、画廊、藏家对接。与艺术家对接可有三种办法:1、直接与艺术家商谈该收藏的已有画作。2、与艺术家面商预订创作品。3、通过策划一定规模的主题性创作活动,实现收藏。这应是馆按照公共财政预算所做的最重要的典藏工作。

展览收藏包括三方面,一是艺术家本人或展览单位展览时冲抵服务费等的捐赠,二是馆艺委会自主对展览作品的遴选、认定实施的收藏。三是通过政府立项目,举办大型展事活动,按“协议”对展品全部或部分收藏。

调拨收藏,是指政府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将规模过小、设备条件与技术条件不符合保存艺术品的单位资源进行整合,把作品调拨给美术馆。其中包括一些古建筑内的名人字画,拆或迁遇到的字画,考古发掘的书画、工艺品以及其他原因政府调给美术馆的。

无论收藏的路径如何,美术馆必须严格遵循艺委会的议事规则,保持所有路径上均留有艺术委员的足迹。但是,艺术委员会也不是万能的,由于书画鉴定本身有着资料和认识上的局限,往往“是一项不断趋近绝对真理但又永远不可能到达绝对真理的工作。从总体上看,它所得出的结论,都只能是相对真理”。①这一点特别适合美术馆需要从市场上购取书画的情况。面对各种手段的造假,而鉴定又有它不可克服的局限,怎么办?著名实践美术史论家徐建融教授认为:第一,对于吃得准是假的,当然不可购进;第二,对于虽然吃得准是真的,待今后将有可能被公认为是假的,如早年的、晚年的作品,也不可贸然购进。第三,对于吃不准真假而十分近真的,或虽然吃得准是假的,但在今天,今后无法证明它是假的,不妨以假的或半真半假的价格购进;第四,对于吃得准是真的,当然是购进庋藏的上选,但价格相对要高得多,须量力而行。

徐建融教授对收藏者几近实战性的指点,从另一侧面更提醒了美术馆等公立艺术机构对通过拍卖行、藏家等市场行为路径的收藏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注:

① 徐建融著/徐杰编 学林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书画心赏录/徐建融书画鉴定二十讲》第199页。

公立美术馆收藏——机遇与挑战并存

文·梁洁颖

美术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美术作品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作品欣赏、传播知识的服务机构。美术馆的特色取决于其本身的收藏,它不仅是立馆之本,也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藏品资源与本馆的性质、特色和任务相符,形成基本完整的体系。作为公立美术馆,在收藏的方式与收藏的方向上,它并不以获利为目的,而是站在历史阶段的角度,站在对文化传承的需要上去考虑,美术馆的收藏正是要体现出这一专业上的意义。

在藏品征集过程中,肯定会因为或收藏价格、或错过收藏机遇等问题出现,对于公立美术馆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突出我们作为公立馆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去征集符合我们藏品定位与策略的藏品,确定我们的收藏特色。根据十多年来在藏品征集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慢慢形成一套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中相对有效的收藏办法与机制,努力让征集到的藏品契合我馆的收藏目标,从而建立本馆的特色收藏。

抓住机遇,及时进行作品征集

收藏的机遇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而且收藏的工作也是非常细致而艰巨的,这需要我们藏品征集保护的工作团队投入很多的热情,在对历史信息进行梳理的同时,及时发现收藏线索,并依靠社会上的专家队伍,形成合力来进行美术馆藏品的征集工作。

广东美术馆落成并向社会开放是在1997年,但收藏工作早就未雨绸缪,当时省内许多著名艺术家响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的号召,纷纷把自己的力作捐献给美术馆收藏,由此翻开广东美术作品收藏的新篇章。在此基础上,美术馆通过大力发掘、努力寻找各种可供收藏的线索,抓紧时机与本地艺术家属进行联络,及时地收取了力群、彦涵、梁永泰等一批在版画史发展上举足轻重的作者的作品,对于每位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我们都以批量收藏的方式进行,这些作品的入藏,让美术馆的藏品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飞跃。

此外,广东美术馆的藏品征集团队能够与艺术家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争取他们对美术馆的支持。例如,我省老一辈较早留学归来的油画家冯钢百先生的作品征集,我们花了前后近三年的时间与家属沟通,通过洽谈慢慢相互理解,化解了一些因政治运动对艺术家造成的心理创伤,最后我们成功征集到冯钢百先生的7件作品,算是目前国内美术馆馆藏冯先生作品最多的一家。

广东地处亚热带,潮湿气候居多,油画、中国画等都容易发霉,以前许多艺术家居室条件不太好,致使很多早期的广东艺术作品受到严重损伤。我们馆利用修复力量的优势,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作品的修复与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家属对藏品征集的支持与信任,从而及时地收藏了一批破损较为严重的作品。像谭华牧、王道源、梁锡鸿等画家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名噪一时,在下半叶由于社会的变故在画坛中几乎销声匿迹,当我们的团队找到这些难得的作品时作品已经残破不堪,画布都被从画框上卸了下来,卷成一块,颜色层岌岌可危,我们的专业人员花了几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作品进行修复,让作品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在这过程中,家属看到我们工作的认真与诚意,让我们挑选了一大批作品作为广东美术馆的藏品。

近些年来,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做一些补遗的工作,比如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到林风眠、陈抱一、萧淑芳、冯法祀、吕斯百、戴泽等大家的作品。并且在当代艺术不十分走红的时候,我们不失时机地在艺术拍卖会里购进何多苓、张晓刚、周啸虎、马德升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再如新中国时期的红色经曲版画,如吴凡的《炊事员》、徐匡、阿鸽的《绝不让奴隶制复辟》、《主人》等优秀作品屡屡在拍卖会上露面又不太受关注,广东美术馆都能抓住时机及时予以购藏。

及时整理、及时发现、及时征集是艺术品收藏工作的关键所在。

藏品征集中的学术判断

在藏品征集的过程中,面对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对作品的判别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馆在征集作品时,紧紧围绕着广东美术馆的建馆宗旨和重点不断补充“对美术史有构成意义”的作品。在对20世纪美术作品的收藏整理同时,对新生代优秀的美术创作作品也及时也给予关注和收藏。而面对日益繁荣的国内艺术市场,广东美术馆的专业藏品征集团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努力为构建美术史征集优秀作品。

这涉及到征集藏品的标准问题。广东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制定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章程和工作细则,例如我们建立了由省内及国内的美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我们馆在征集作品时需要征询记录专家的意见,每年馆藏方面新的发展计划,也要通过学委会的年度会议来讨论决定。由此形成了在开馆初期将藏品征集的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海外华人美术和广东美术,后来适时地增加了当代美术并扩大了对国外美术作品关注。

广东美术馆藏品构成在全国美术馆中有着本土美术创作作品覆盖面较全的优势,更有着对当代艺术作品征集的时间和机遇上的优势。这里有广东美术馆的学术眼光比较超前的原因。我馆的当代艺术作品大部分是这些年我馆通过不断地策划举办学术性、探索性展览征集到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北京、上海主流的美术馆展出是相对困难的,所以很多北方的前卫艺术家们更愿意到广东美术馆来做展览。我馆也适时地抓住了机遇,与前卫艺术家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在学术研究上加以推动,在多元的学术探讨中取得共识,同时这些艺术家们对我馆的收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形成我馆今天当代艺术藏品方面的学术优势。

突出公立美术馆优势,建立本馆的特色收藏

美术馆有目的、有计划地举办各种专题展览,给收藏艺术品带来机会。美术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集研究、出版、展览、收藏、推广等综合方式的形式去进行艺术品征集,突出与市场的不同点,从而引导作者向美术馆提供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常我们与作者从举办展览谈起,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再谈收藏,并将我们收藏的意义和优势进行深入探讨,强调作品进入公立美术馆的意义。这种与艺术市场有所区别的做法让作者看到作品收藏的不同性质,从而取得作者的信任与支持。另外,作为公立美术馆,在对作品的保护方面要构建强大的优势,我们本馆自身有好的艺术品保管与修复条件,这也是一个吸引作者将重要作品留在美术馆的资源所在。

藏品对于美术馆是重要的,因此,如果分别从保管、研究、宣传、展览、公共教育等各面去开展,让作品在适合其语境中体现其价值,这个语境的打造,既包括作品本身的艺术、思想元素,也需要有外在的社会与文化存在,使作品更显其生命力。因此,我们在收藏上不必要与市场去进行价格单方面的比较,而应站在一个更开阔的平台上去进行,努力吸引更多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作品。

广东美术馆这十多年来建立起有特色的艺术品收藏,如专项摄影作品收藏、广东美术家作品收藏以及国内外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随着艺术品市场化的步伐越来越大,接下来我们需要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我们目前形成了一个新的收藏坐标:以广东为基点来看中国,以广东的眼光来看世界。通过我们的收藏整理与完善之前的收藏,构建一部具有广东眼光的艺术史,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财富的积累。

结语

我馆按照目标定位,通过研究发掘、倡导捐赠、洽谈购藏、在拍卖会购买部分尚缺、对中国美术史构建有意义的作品等方式,认真做好美术作品的征集收藏和保护工作。藏品的征集工作是艰巨的,遗憾是有的,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热情去工作;藏品的征集工作又是相当细致和严谨的,这更需要我们加强专业精神和不断提升的专业水平。于公立美术馆而言,藏品的征集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系广东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

我对美术馆的收藏有感

文·李 欣

收藏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说其重要,主要是一方面收藏是一个美术馆除展览、研究、公共美育外的主要职能之一,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美术馆他的实力、地位和特色主要是由其藏品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美术馆之间的,国内的和国际的交流正在逐年增多,而这种交流主要依靠的是馆内的藏品,这对于公立的和私立的来说都一样,就公立的而言,国家每年要下拨一定的收藏专款用来为国家收藏艺术作品,此专项经费的多少会因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异而不一样,但不管经费有多少,公立美术馆与私立的不同就在于,公立的收藏费每年都是可以保证的,而且还是有可能增加的。就江苏省美术馆为例,其收藏费用就从20年前的五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七百万元,单从全国美术馆来看算是高的了。

江苏省美术馆是一个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美术馆,而江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民富物丰,人杰地灵的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既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大省,因此对于文化方面自然是有着一定的重视。近年来我省又提出了要成为文化强省的口号,一个艺术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作为一个省级的并位列全国十大美术馆的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不同时期的名家精品就是其义不容辞的工作。

江苏省美术馆的收藏来源,过去主要是依靠捐赠,创作者本人或家属,或某个所有者的捐赠,这对于其他的公立美术馆也是一样的,江苏省美术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接受过两次重要的捐赠,一个是夏同浩将军捐赠的其收藏的一百多件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另一个是我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捐赠的其创作的一百多件水彩画作品,这在江苏馆的藏品中是很重要且很珍贵的,但是这种情况对于美术馆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捐赠已经越来越少,而且捐赠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质量多数不高,捐赠作品有时也不一定是美术馆藏品中真正需要的。在当代社会,美术馆的藏品收藏方式捐赠仍然是途径之一,但主要途径应该是购藏,只有通过购买的方式才能获得美术馆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精品佳作,因此江苏省美术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年加大了购藏的比重。

经过几任馆长的努力和政府的不断重视,购藏逐渐成为江苏美术馆的主要收藏方式,多是用以展带藏的方式来洽谈购买作品,因为能够进入展览的作品无论是大展上的还是个人展的都是作者的精品,而且在展览现场谈收藏,价格也相对低,这样也能获得馆里真正需要的作品。每年利用这七百万元的收藏经费可以为国家收藏一百多件现代美术作品。

虽然通过以展带藏的方式可以较低的价格为馆里收藏许多当代美术精英的作品,但是作为一个省级的全国重点美术馆她承载着的不只是为观众展示现当代的艺术作品,她还有义务向大众展示江苏地域的近现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艺术佳作和艺术现象,在中国近现代的绘画史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江苏籍的大师大家,从明代的吴门四家,清代的扬州八怪,到现代的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江苏籍的画坛巨匠,随着当今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这些名家巨匠的作品价格逐年攀升,精品就更是价格巨大。江苏省美术馆在完成每年的现当代的作品收藏后,就很难再有能力购藏那些大师巨匠级人物的佳作。

相信全国大部分美术馆的收藏经费是不多的,经常是在遇到名人佳作时就显囊中羞涩,江苏省美术馆也是如此,虽说作为全国著名的“新金陵画派”是江苏馆的收藏重点,但其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一般都要上百万,有的甚至上千万,傅抱石先生的许多重要作品就因价格问题只能是“望作兴叹”。江苏馆也只能利用每年年终剩下的有限的费用努力地收藏几件价格相对不高的作品,以补充馆藏。

收藏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会因经费不足而错过,在收藏当代的许多名家作品时也会因价格问题而流产。公立美术馆的费用是来源于国家政府,因此他有严格的收藏制度和流程,往往会由于价格等因素而在实际收藏时就会没有私立的灵活和自由。我个人认为作为国家专项经费严格的制度流程是必要的,但问题是现在收藏艺术作品时撇开艺术市场价格于不顾是不现实的,艺术品市场价格是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虽然市场多少会有虚高的可能,但是它必须是一种依据,而且不可忽视,因此现在的作品收藏一味地只是凭借自身的国家公立美术馆地位,而对市场价格视而不见的与创作者谈收藏是极其不现实的,创作者自会因公立美术馆的地位而降低价格,但又不可能底至对市场、对自己艺术价值于不顾,公立美术馆在收藏当代名家作品时经常会担心收藏价格高了会引起不必要的“闲话”而放弃,错过了许多收藏的良机。

公立美术馆的收藏经费是政府的拨款,就一定是要严格制度,然而,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存在,其中不乏许多美术家的艺术精品,有的甚至是珍品,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公立美术馆的收藏在经费不足,缺乏艺术鉴定人才的情况下都还没有敢进入美术品市场,致使与许多精品、珍品失之交臂,因此,希望在正视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前提下,一方面政府能加大对美术馆的投入,使得公立美术馆能介入到美术品市场中获得符合自身收藏特色需要的大师级的艺术精品,以提高美术馆的品质、档次。另一方面,美术馆在坚持自己收藏特色的前提下,收藏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发掘具有潜质的艺术新人,立足本地域的艺术特色和艺术现象,多收当代的艺术佳作,为艺术的传承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建议能够建立全国美术馆统一的鉴定专家库,或者是省级的鉴定专家小组,可随时为各地美术馆的作品收藏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以确保藏品的正确和品质,并能不定期的对美术馆艺术鉴定和典藏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美术展览的需求不断提高,公立美术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有义务让大众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现象,欣赏艺术精品,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收藏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艺术文化的传承,为了展示、为了美术馆的公共美育职能,同时也是为了留下对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文明的佐证。

(作者系江苏省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从画院美术馆收藏工作看当下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

文·刘 筱

当下讨论美术馆的收藏,我想首先要了解下国内范围内美术馆的几种性质,公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以及附属于学院和画院的美术馆,在这三者里面,考虑到中国特殊的体制问题和观念问题,公立美术馆和附属于学院、画院的美术馆在收藏方面可能天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资金不一定是充足的,但地位却绝对是高于私立美术馆的,因此,以这些美术馆的名义收藏作品其实并不困难,也会受到较少的抵触和拒绝,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配收藏经费,如何激励收藏机制,如何收藏到更好的作品。由于笔者在画院工作的缘故,本文主要以画院美术馆为例讨论收藏问题。

画院美术馆由于其特殊的承载体因此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馆有所区别。画院是专门从事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的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有部分地方画院有一个画种以上的创作配置,我们在这里主要以国画院为例),这就决定了画院美术馆并不是以陈列展览为中心工作的,它是一个综合了创作、研究、典藏和展示等多项功能的多元体,也就是说,画院美术馆实际上比传统美术馆具有更加广阔的内涵和外延。

在笔者看来,画院美术馆的收藏主要有三种途径:首先是通过某种激励机制收藏本画院创作团队的优秀作品;其次,通过各类在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学术展览选择藏品进行院外收藏;第三,有针对性的收藏一些当代名家名作。

首先来说第一种途径:画院美术馆首先要为创作提供展示平台,这里首当其冲的是为本院的中国画创作提供展示平台,有针对性的策划一些包含学术目标定位的展览,定期展示画院创作新成果,这首先是激励创作、促进创新的一个举措,接下来,画院通过定期收藏院内画家作品的制度合理使用收藏经费,最大限度内收藏画院画家创作的最为优秀的作品,这其中,我所在的江苏省国画院主要出台的是两个收藏激励机制,一个是工资画收藏模式,一个是省级、国家级重要美展获奖作品收藏模式。所谓工资画收藏模式,即在画家工资中扣出一部分经费,结合画院美术馆收藏经费的一部分,合成一个总盘,每年度要求画家提交一定数量和尺寸的作品,由画院艺委会对于作品进行品评,大家投票选出一二三等,根据等级给予不同等次的收藏经费,既有效牵制了画院画家优秀作品的流失,也促进了画家的创作干劲。而国家级重要美展获奖作品收藏模式是指对于画院画家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的获奖作品,展览主办方没有收藏的或者是特别优秀而未获奖的,画院可以在画家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收藏,并给予一定的收藏经费,这个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画院画家参加大型展览的积极性,同时也对于画院画家的创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繁荣创作的因素,画院美术馆还需要不定期的组织策划交流性展览活动,根据不同年度的不同学术策划主题,邀请兄弟单位和特别优秀的画家来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由画院美术馆负责展览全部的策划、组织、开幕式布置和媒体宣传,在这其中,即可以发掘院外其他兄弟单位或者优秀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无偿或者是有偿的收藏。

第三,节省下来的收藏经费,我认为作为画院美术馆可以依靠画院的策展和理论团队有选择的对当世名家名作进行有目的的收藏,当然这一部分的收藏是有限的,鉴于时下艺术品市场秩序不成熟、操作不规范的现状,凭借有限的经费收藏名家的作品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殊身份,画院美术馆的收藏自然与一般的美术馆有所区别,对于没有配备专业创作团队的美术馆单位来说,第一种收藏方式则是不具备参考意义的,而想通过第二种方式收获名家名作事实上也是困难的,以笔者的经验,如果说小的公立美术馆还有可能性的话,私立美术馆基本是没有可能性的,艺术市场进化到目前的地步,很多艺术家对这些收藏的要求是有警惕心的,在他们看来,给他们做展览、出画册、做宣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要他们的作品,而他们也并不把这看作理所应当的回报,而看成攫取他们作品的手段。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如果能够尽量避免展览中商业化的操作可能会减弱艺术家们对收藏他们作品的反感度,这就要依靠当地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足够投入,比如加大策展人基金项目的投入,让每个美术馆形成自己独立的策展人团队,在全馆的系统计划基础上联合馆外知名策展人策划学术性展览,目的是扩大展览影响力、增加展览的学术分量、吸引优秀的参展人加入,逐渐培养其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对具有较高学术分量的展览有向心力,在这种大氛围下收藏他们的作品并不困难;其次,要做好在起步的时候收藏不到名家名作的心理准备,庙多和尚少,和尚爱大庙的局面是一个现实,平心静气的从学术角度而不是从舆论角度去对待收藏这件事,你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也并非来自名家,只要遵循一定的收藏原则和艺术水准,在开始可以先进行青年优秀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其实这也是对他们有意识的培养和对自己收藏资源的积累,这一点,需要依靠本馆强大的理论策展团队,放长眼光,做大事。最后,如果说有一定的收藏经费,可以参考画院美术馆的第三种收藏方式,酌情进行名品收藏。

其实归根结底,美术馆并不是博物馆,他和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美术馆是具有当代学术导向的,每个馆有每个馆的学术偏重,而不是对珍品的罗列收藏,也不是你收藏了几件市场价值很高的作品就说明你在业内就站稳了脚跟,在笔者看来,找准自己的学术定位,进行有侧重有目的的收藏,也就是如果站准了自己的位置,再去理解美术馆的收藏工作,我想问题就会简单很多。

(作者现工作于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所。)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