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2024-04-17

2017•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时间:11月28日14:00-17:30

地点:四楼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胡伟

主持人(中国美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欢迎各位莅临。在许江院长提出了“凝聚中国力量,植根社会沃土,激发时代活力,推进绘画创新”的双年展宗旨以后,在第一届双年展成功举办后的两年里,艺委会又有了19条新的工作目标,诸如主题性创作、单画种、多画种、延伸派等方面都涵盖其中。客观讲,这次展览虽然整体面貌不错,但也有遗憾。具像作品较少,某几种形态过多,材料堆砌的弊病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可以是我们下午的议题。

目前,中国美协主持编撰中国美术文献集各个专业分卷。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把艺委会的工作目标明确起来。对此,我们要在梳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认识。

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我们艺委会需要做三件事情。一件是要深入挖掘中国美术的原创力。二是要借鉴国际美术成果。三是回归社会生活。

这是我的开场白,关于这些问题,咱们可以慢慢去讨论它。

孔新苗(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博导):

我荣幸地参与了本次的文献编辑工作。我想从我的角度说三点。第一点,在新时代,我们有新任务、新使命——中国艺术要走向世界。我们要在中国文化、中国审美的历史作品、语言、手法中提炼我们的元素。

第二点,是我们通过有效地梳理,实现对生活,对文化特性的转换。这种转换有思路,这思路不是泛泛地说参照西方。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西方和生活,这三个维度是我们定位这次文献编撰的基本想法。

最后是关于引用和叙述的问题。任何艺术家都关心自己特定方式的表达,如何和大时代衔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此外,我们对经典运用得不够,这方面要从深挖和传统的关系入手。我们需要用新思路去重新唤起今天的实践和过去的传统之间的联系。

王书杰(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用于绘画,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为艺术服务。

在这两年专题性的展览中,我们的选择可谓是面貌丰富、形式多样。现在正是反思主题性创作的最佳时机,乘势做一些回归和梳理,可以使我们的作品更有深度和力度。

在这七年中,艺委会每年都推出大小不同的展览,力求通过展览在形式、绘画、语言、创作的样式上进行梳理,但是不足的地方也不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肖谷(上海油雕院院长):

我认为任何的艺术样式,形式和内容应该是高度统一。因为综合材料绘画在发展中容易被材料迷惑,被其美感牵着鼻子走。在发展过程中要有精品意识,精品源于习总书记的报告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这是对于综合材料绘画发展的又一很重要的原则。

关于综合材料的发展可以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材料的凸显,当然不是为材料而材料。第二条是材料隐匿,让画面看不出材料。第三种就是材料的突破,无限突破。

我们要加强自信。从展厅的作品来看,很多画遗留了大师的背影。此外,艺委会要加强这种交流,这种交流要从材料、形式等进行探索,提高认识。

关于“高峰”与“高原”的问题。我认为所有的“高峰”都是“挤压”出来的。这种“挤压”是学术上的挤压,要有到位的批评,交流,学术上、创作上的碰撞才能出精品,形成高峰。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众人在共同奋斗下相互砥砺、相互推进,甚至有一点相互抵触的情况下出现的。

最后,要求我们要潜心,沉得住气,也要有特色,不要为了展览而展览。

此外,综合材料绘画发展中,艺委会至关重要,它需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对高度、宽度、深度进行把控。假如我们与全国美展各个画种中的精品不相伯仲,我们就能真正能站起来。

徐仲偶(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认为综合材料绘画出生就有“现代性”。但综合材料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材料的物质性,怎么用材料与各自的艺术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是学问!对于材料的运用,我们要惜材如金。其次,我认为综合材料绘画未来的发展的基点应该是“中国气派”。这个时代决定了综合材料绘画要有中国气派。再则,你们很年轻,因为年轻可以很新锐。这正是材料艺委会的优势,趁着她年轻,不要讲老话,走新的路,把握住新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我建议艺委会可以在以中国气派为主体的精神格局下,要放飞一批“野孩子”。针对那些对材料、文化态度特别敏感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在中国气派的指导下,不限制他们,给他们空间,做几个新锐展。让底子厚重的中国气派与视觉、材料语言有机融合,形成中国气派的现代“高峰”。

第三点建议,我认为你们要打组合拳。通过三个人合围、五个人合围来打造画群。画群中的艺术家发挥各自的特长,合在一起干。

艺委会还可以建立艺术家个人的艺术档案。有了这份档案,大家可以针对你的作品进行讨论。建议。档案的存在也让艺委会的主任能够轻易在这批“军队”里调兵遣将。

总得来说,我认为综合材料有点像中国视觉艺术领域的交响乐。拿住了综合材料这么一个口子,如果没有发出最强音,这是遗憾!我们应该借着综合材料,把中国现代特质和中国气派做到极致。

杨劲松(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本体的追问,各种庞杂的理论思考,个人情感的充斥,……,让今天的艺术失去了创造力,我们只有模仿、抄袭、追随的能力,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当我们开始追问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生活杂物变成了与我们日常有关系的精神载体。而普通的材料通过艺术家有效的自我转换让大家觉得有意义,这是综合材料绘画带给众多艺术家力量的原因。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我们很年轻,不用急着给自己下定义。因为年轻,我们可以错。综合材料绘画应该是试错的艺术载体,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过程。所以我们不用急着穿衣戴帽,因为路一定在每个人的脚下。

朱小钧(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学术秘书):

我以策展人的身份,对这个展览提些自己的小建议。

第一,关于主题。双年展按照国际惯例应该有主题。有主题的展览能够给投稿的艺术家以启发和引导,而不再是拼盘式的展览。其二,我们可以从展出作品中梳理几条线索和脉络,给艺术家、观众以引导。第三届双年展在运作形式上可以参照国际标准。第三,综合材料绘画,最重要的还是“绘画”。最后,我们可以朝着将双年展项目申请为政府立项为品牌性展览的方向去努力。

唐承华(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秘书长):

我想强调绘画性是综合材料绘画的重点。绘画性缺失,会让所有的材质没有任何意义和魅力。我坚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经常会反思自己的现状。艺委会也在思考未来综合材料绘画展览的拓展性,考量展览的格局的变化……

材料之于艺术就是媒介。媒介还可以包含有装置,影像。用数码、装置媒介把空间延展、时间延伸……我们是既有包容性,又有拓展性的双年展。假如艺委会用这个定义作未来双年展的拓展方向,我相信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艺术家。

范钟鸣(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著名史论家):

我认为要知道中国的艺术是什么,要区别于别人,第一步要找到自己,要认识我们的过去,现在。其次,我们要挤压自身。这个展览让我觉得兴奋,因为大家已经把自己推到了走投无路的状态。这是很正常的。艺委会给艺术家提供了发展平台,这个平台通过展览给艺术家出难题,逼艺术家再往下走,走出我们的中国艺术。

主持人:

我抛出十几个问题请大家议议:一是中国美术架上艺术的发展与社会需要;二是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方向与社会贡献;三是综合材料绘画对中国美术重构的贡献;四是材料技法与精神诉求;五是是材料与表现和本质;六是唯材料的现象;七是综合材料绘画的本土化进程;八是综合材料绘画自身的进化;九是大画种与小画种;十是古典与当代的问题;十一是架上艺术、立体与装置以及影像艺术的区域划分所体现的当代性;最后一个是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脉络和评价体系。

乌里希(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宁波美术馆,看到这些作品,让来自综合材料、综合媒介家乡德国的我非常震撼!我仔细研读了这批作品,大饱眼福。这些作品的作者年龄跨度大,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各有千秋,在综合材料的使用上也十分精妙。

我是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使用和制作综合材料已有40多年。作为德国北部美术家协会的主席,我希望通过艺委会的桥梁,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带到德国的美术馆展览,增进艺术交流和合作。

朱尽晖(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我认为定义一个艺术类型趋于一种约规是不恰当的。我们能在国、油、版、壁、雕等艺术类型以外能够树立起自己的旗帜,正是因为综合观念的传递。在这种观念下,多元的话语,共融的体系是我们的艺术主张。

因此,我想综合材料应该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是综合材料观念的独特性。第二个,综合材料最能体现中国美术的时代性。第三是世界艺术的共同性。

综合材料主要的落脚点在绘画上,既然是绘画就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我们紧扣时代文化的主张,通过绘画方式、观念创造性的转化体现出艺术性。我们的转化,最终的落脚点在绘画、观念上。这样,在作品中的各种材料只要符合我们的审美、造型就是有意义的,它就有永恒的生命力!

李济民(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

我想谈谈综合材料绘画品牌。如今已经是第二届了,我们在社会上应该打出自己响亮的品牌,网络宣传也要跟上。刚才小钧讲到主题,这很对。但我们马后炮也可以,事后将归纳的结果推向网络也不错,也能形成热力效应。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把综合材料绘画再往前推进。

综合材料绘画发展到今天,有四个特点。第一,当代性。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最重要的语言特点。第二,民族性。民族性是中国人做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问题。第三,原创性。原创性也是综合材料绘画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第四,材料性。我觉得材料性应该放在最后。材料在综合材料绘画当中是最可突破的东西。这四个方面应该是予以重视的。

胡毅(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

刚刚大家的发言都集中在综合材料的价值体系这个话题里,始终想给它定性。但实际上它还是很模糊,在圈外,大家就把你当成一个画种。这是我们急于要与其他画种割裂开的原因。其次,无论我们今天表现的是什么,综合材料绘画的现状是作品对生活干预度不够。这也是我们不能够跟大画种抗衡的原因。还有,在信息满天飞的21世纪,综合材料绘画的背负着时代新使命出现。这个使命是希望综合绘画能够成为时代新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也是我们来到这个圈子里的初心。我想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谢儒杰(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学术秘书):

中国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是源于艺术家的自觉,是艺术家们的时代诉求。随着综合材料艺委会的建立,这种概念慢慢被规整、系统,也做了一定的割裂。

我想从展览运营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能否从品牌管理的概念来运营综合材料双年展,采用主题展策展、平行展并行,子项目单独运作的方式。其中艺委会需要做好作品质量和学术标准的把控,经费可以民间资本自筹。这可能是我们把综合材料双年展的品牌快速做大、做强的方式。这个时代里,以多方的形式去减低展览的失败率,增强整体认可度有很多方法。我相信艺委会愿意让更多的人共襄此盛举。

反观这次展览,作品的完整度有所提高,但作品中已经形成了某几种明显的范式。这其实也是因为主题缺失造成的。这种现象其实在接下来的各级艺委会引导、宣传下应该可以避免。

包泽伟(珠海古元美术馆名誉馆长)

作为一个绘画门类,毕竟综合材料还是绘画。看见这些作品,我可以感受到大家用材料对于绘画样式的探索。但想在短短几年内就形成完全区别于其他绘画的形式不易。但是各画种之间的互相借鉴是一种普遍的方式,没什么不好,我觉得反而是好事!因为借鉴的过程中必定会擦出火花,也会有很多灵感,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李林(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史论系主任助理):

从艺委会成立到之前全国美展的动员会我都有参与,我也在逐渐了解综合材料发展的现状。作为一个理论研究者,我要多听、多看,然后慢慢让时间来说话,时间会去伪存真。当然理论研究者们都有一个情结,希望把艺术进行历史化的叙述。每个艺术家的理想都是要进入到历史,而历史叙述是有选择的。只要是艺术,自然有一个标准和学术判断、品质的要求,同时它也有历史化的准入门槛。我回去好好梳理,然后慢慢去讨论一些问题。因为有些问题不是一两次研讨会能解决的。

主持人:

最后,请大家想想我们存在的意义。虽然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的确是为中国美术贡献了一块千姿百态的艺术生态,已经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

第二,综合材料绘画是中国美术样态的专有名词。但它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利”在中国美术版图里有这一块,“弊”只被当成一个画种。所以艺委会提出“我们是独立于国、油、版、壁这些画种之外的当代艺术表现平台。”

第三,综合材料绘画贡献的首先是当代艺术价值观和艺术史概念下的艺术观念,而材料技法只是用来验证这些艺术观点的工具。

第四,艺委会需要加快、加紧、加大力度培养中青年的骨干创作团队,形成不同形态的创作团队,有效地影响社会。

最后,关于“挤压”的问题。挤压传统才能形成古典。每个艺术家有自己的思考,立足点也不一样,对于传统的学习也好、继承也好,绝对是需要压出水来的,压出来水才是你需要。

谢谢各位!成功的展览,成功的研讨会,美好的未来。

(以上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编辑整理:陶丹)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