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视线 38 PART 2


2024-03-29

接《美术视线 38 PART 1》

发展中的宁波民营艺术机构

主持人:张桂烨

主持人(艺心美术馆馆长):

感谢王纯杰先生与韩利诚馆长与大家的分享。王先生介绍了他自己参与上海民营美术馆发展高潮当中的实践经验。短短的一个小时,他就怎么选择展览、策划公共的教育,还有团队的建设、经营等方面和我们做了一些分享,也传授了一些经验。

韩馆长给我们讲了美术馆的自信、责任,包括美术馆的历史现状,也和王老师进行了互动,另外分享了自己对一些艺术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我们民营美术馆,受益良多。

接下来,是我们的互动环节,大家有什么想法思路,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沟通交流。

徐伟(月湖美术馆馆长):

我简单说一下宁波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宁波的民营美术馆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在座的42家,可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年前,韩馆来实地考察,让我们谈谈对宁波画廊界的看法。当时我还在开画廊,我现在可以说是画廊的老板,又是美术馆馆长,又是文化公司总经理,多重身份加身。刚两位专家都谈到美术馆专业所需求的国际化、高端化,最后谈到要以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贵,要有民族自信。也提到美术馆是要有门槛的,不是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十岁的小朋友就能开个展,这是一个有原则的自信。

改革开放30年,实力雄厚的企业家逐渐垄断了艺术界,造起了不少美术馆。而我们这里的美术馆,反映地域文化、渔文化。如今反映舟山海洋文化、竹根雕文化的小馆却面临窘境。刚刚王老师谈得很自信,但是他忽略了美术馆自我运作当中的资金来源问题。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文化产业补助,但是我们这些草根、这些低微的为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在做贡献的人,却享受不到辅助政策!三年前,政府提出来还原宁波文化,构建宁波民间博物馆的驻入。月湖有1400年的历史了,是宁波文化的代表之一,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家、名人。十八大以后,为了促进中国历史文保房转型,政府对月湖周边进行了整顿,预备做文化:参与当时竞争的对手还有红木家具、文具商店、瓷器博物馆等,我提的方案是建立美术馆。美术馆的功能是什么?为老百姓服务,为小朋友普及美术知识。我为什么可以做美术馆呢?因为我曾经花15年的时间,邀请了中国200位艺术家画宁波,画小风景。当时我估算了一下,我展示的这些作品,日均人流量可以达到300余人次,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于是,在月湖畔,1400张画,我个人出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月湖美术馆”。美术馆成立至今,约有7.8万人次参观。

美术馆的筹建多是个人喜好、个人抱负、个人情怀的结果。因为这个情怀我可以对艺术品而做判断,因为艺术品的购买都存在风险,这是我应该承担的,但是现在有7万多人参观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还需要收租金,让我想不通。宁波美术馆是宁波本土美术馆界的龙头,我们民办、非企业的美术馆去辅助它的功能,百花齐放,这是最最带动宁波本土文化发展的状态。我想在座的各个“馆”,都有自己的星星之火,都有自己的亮点,所以说这才是我们联盟应该在乎的,应该建议政府对美术馆的辅助政策进行立法,让我们这些馆能够试着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谈国际化、专业化。但是这些我们能够享受的政策落实不到,这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影响了我们的生存。

我同省里的领导也沟通过,他认为中国艺术品,中国的文化艺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说我们这些星星之火应该得到公平公正地享受美术馆发展过程当中的辅助政策,要立法,要立规。这是最普通的希望和要求。原因很简单,办一个展览如同办一本杂志,需要不断地更新,每一次更新都需要新的面貌,这是需要成本投入的。

韩利诚(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宁波美术馆馆长):

刚才徐先生主要提出了扶助资金这个问题。我上次政协调研去过他那里。对于如何出台宁波市扶持民营美术馆的政策,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在人大、政协会议上都可以。

现在文联也要落实一个政策,但是相对小一点。我们业内人士一定要呼吁,如果我们都不呼吁,外面的人就更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比如像资金的缺口怎么样,资金渠道如何,这些问题就更不清楚了。我上次的调研主要就是针对租金的问题,很多省市美术馆的租金都是免了的,但我们现在租金还是自己在付。这些东西是否属于扶持优惠政策,需要靠大家讨论,最后形成建议,递交给政府职能部门。

主持人:

我看到徐老师这块砖抛得很好,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徐老师是月湖美术馆的馆长,应该说是我们之中最早接触画廊、文化公司、美术馆这个行业的。他在二十多年亲力亲为的行业经历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特别需要我们联盟的这种形式,大家坐下来一起沟通、交流,提出问题和建议。

这是我承办的第一届沙龙活动,我们到时候会将沙龙内容形成书面文字,递交到文联,由他们层层上报。我觉得,大家都相互认识一下吧。

徐伟:

我也是南苑画廊的管理者。我与宁海老乡做了30年的书画买卖。2005年我把艾青等艺术家带到宁波,请他们为我画些风景画,我开创了“中国名家画宁波”,将从小离开宁波的艺术家引回宁波画宁波。这个项目一直在做,到现在整理了50次,其中创作的作品达1500张。这些作品也就成为月湖美术馆的藏品特色——城市文化。第二个就是我策划了一个以艾青为代表的中青年写实画(七八十年代)展览。因为陈逸飞所倡导的中国写实绘画是从40年代到60年代,这些画也是中国写实绘画波折形发展中的顶峰,今年五月份在宁波美术馆开展。就像韩馆长刚刚说的,应该扶助我们。这个展览从全国各大美院中精选了50个艺术家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写实油画界的中坚力量。

月湖美术馆的建筑是中国历史文保房转型再利用。随着历史的推移,一座古宅的贡献已不存在,现在好多老房子都是关着门的,那么如何把这些老房子盘活,再次合理利用起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这里的美术馆都是星星之火,各有各的特色。我们把私人的藏品,像张德和老师将自己各个品种的竹根雕作品展示出来,让老百姓观看。在展示过程当中,我们引进更多的交流,给他们更新的视觉艺术感受。任何一个展览,都有高低大小,要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家都在发挥自己的特点。如果全部是鲜花,没有绿叶,那还叫什么鲜花,鲜花绿叶合在一起才有繁荣的感觉。

王鸣春(树人书画院代表):

我来自树人书画院,我们坐在那里都深有体会。以前大家总是在讲走出去、引进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毕竟实现的机会还是很少。王老师的发言,让我们思路大开。我们这一次搬迁到了翠柏路的宁波工程学院,希望以后发展中能将刚刚得到的启示融入其中。

林海仁(涌优艺术馆代表):

各位老师好,我是从事做竹根雕的,来自象山。我们艺术馆是宁波涌优牛奶集团投资的,我们也有涌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涌优艺术馆,主要以展示高档木材,金丝楠木家具等。

张德和(德和根艺美术馆馆长):

我是象山德和根艺美术馆的张德和。德和根艺美术馆注册于2000年,2003年获批动土兴建,2006年造好,总投资1200万元,总面积4300平方米。其用途主要是展示我历年来创作的一些根雕和我收藏的民间木雕。

陈春荣(春荣竹刻艺术博物馆馆长):

我是象山的陈春荣。我是德和老师的学生,1988年开始在张德和老师厂里学做根雕,一直坚持到现在。

春荣竹刻艺术博物馆注册于2006年,在我租的一栋三层近400平方米的小楼里,我的生活起居全在这里。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喜欢艺术创作和传承发扬艺术的爱好者,希望能为这个社会做一点点传承的贡献,才开办了艺术馆,否则我们怎么不去注册公司呢?因为艺术馆毕竟是非盈利的一个单位,但要坚持却是比较艰巨和困难的。刚才徐总也谈到了在坚持中遇到的困难。比如说像我这样一个手艺人,本来只要坚持着怎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就好,可开办了美术馆我们必然要去考虑如何保护这些作品,这当然需要付出不少的心思和精力,还有必要的经济支持。

同僚们,400平方米的美术馆,其实能用于展示的只有部分,展示的条件也有限。有的时候对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资金比较困难,再加上这几年经济不景气。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让我不肯放弃,只能一直坚守着。资金比较困难的时候,就出售自己的作品来勉强维持。但是,作为一个艺术馆,能展示的作品越来越少,也会出现问题。

蔡秋华(水墨艺术馆馆长):

大家好,我是宁波水墨艺术馆的负责人,蔡秋华。我对在座的各位都比较熟悉。王老师下午演讲得很好,我觉得像这种课,以后可以多一些。

做艺术馆,我一直是秉持着这样的原则。第一,靠自己去发展。在向政府反映情况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还在于我们自己。我刚才特别用心记录了王老师给我们介绍的那些造血的做法。这是我们可以去学习、吸收、借鉴的。其次,在这个基础上,政府一定要重视,要支持民间艺术馆的发展,让我们民营艺术馆能够跟公办的艺术馆享受同等待遇。刚才王老师讲得很好,我们艺术馆要办好的话,要办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话,公共性的坚持是第一位的,否则你就不是艺术馆了。具有公共性的话,这才符合了民政局给我们的定性,具有公益性。所以现在宁波市政府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说美术馆必须免费开放,但是大家都没有收门票,都是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办的艺术馆,在免费开放,民营美术馆也在免费开放。但是免费开放都是需要成本的,比方说房租,比方说人工、物业、运营、水电等费用。鄞州区政策应该还不错,有一些这样扶持的政策,但是相对来讲也是杯水车薪的。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民间艺术馆的发展,从而逐步和公办艺术馆的政策接轨。公办美术馆有什么政策,民营美术馆也应该相应的给什么样的政策。当然,这个标准是可以商榷的,但大体得公平公正,享受同等待遇。大家都是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在做贡献。所以刚才徐总谈得大家都感同身受。因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这种感受就更加强。因为办一个馆,你开了就得花钱,人工、水电费不可避免;自己建房子有成本,有折旧费,都是自己花钱的,自己投资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自身来做文章,加强我们的造血和输血的功能。另外一方面政府确确实实需要重视民间艺术机构的状态。我们一起共同发声,加快政府重视支持的步伐,制定相应政策,两条腿走路。

民间艺术馆一定去做专、做精、做深,让自己有清晰的学术定位。这一点我早有意识,所以我的艺术馆叫水墨艺术馆。我就做中国画美术馆,当代的设计,油画我就不做了。我只做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比较高的,或者未来有升值空间的展览。然后我们会延展开,做学术、做交流、做公共活动等。我认为这才是我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联盟的发展也可以互通有无,各自促成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如果面向全国、全省,可能还有些难度,但是我们毕竟在宁波,宁波并不大,我觉得大家可以玩得专一些。

最后,关于联盟沙龙的主题,我觉得大家可以积极承办下来。多聚在一起,多说一说,多议一议,可能会碰撞出火花,对大家都有启发和帮助。

姚泽明(慈溪浙东红凯美术馆代表):

慈溪浙东红凯美术馆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型美术馆,平常也办一些小型的展览活动。平时,我们主要做书画装裱技术的研究。书画的保存、修复技术是现在美术馆藏品保护方面比较关注问题,比如出现挑边的问题、发霉的问题等,这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有机会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史志芬(胡曰龙美术馆代表):

各位老师好,我来自大榭的胡曰龙美术馆,我们艺术馆其实也是属于美术这一块的,以画家来命名的。原来我们跟各位接触比较少,通过这次联盟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有老师,很高兴得到大家的支持。在艺术馆的经营方面我遇到过一些瓶颈,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今天通过这个会议也是受益匪浅,也欢迎大家到我们艺术馆来参观,相互借鉴。

阿迪来·阿布都热依木(艺博文化艺术研究院代表):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们艺博文化研究院主要是一家艺术产业研究院、一家以艺术培训为主的研究机构,我们也是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会单位。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在文学艺术上彼此相互促进,推陈出新。谢谢大家。

龚春芳(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代表):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代表的是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我社成立于2012年,由英语教师姜红升老师创办。姜老师有22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辞职以后开办了本社,旨在向外企的国际友人教授中国文化,而牡丹是走进我们诗意的中国文化的敲门砖。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社也产生了不小的社会效应。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宁波日报》都对我们进行过报道。姜老师也通过和外籍人士的交流,应邀出版书籍,该书被列入国家向全球推广的书目,我们创造出了一条让外籍人士爱上中国文化的传奇道路。

2016年,我们三次受邀出访英国,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我觉得我们能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书画的魅力。

今天在这里,大家都提到了经费的问题,这可能是所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共同的痛处,希望组委会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

主持人:

我一圈听下来,觉得是我们这个大家庭聚在一起抱团取暖。大家在这里或者为了梦想,或者为了自己的专业,在努力,在奋斗,其中的幸福与辛酸,也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

我也稍微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美术馆吧。我本人以前在事业单位教书,有近20年,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我还有梦想。于是,我离开了体制,做了一名自由的艺术家。艺心美术馆的前身其实就是我自己的工作室。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当时租了一间1200平方米的工作室。工作室建立的时候,我考虑得比较周全,其中涵盖几个展厅,也有一些公共的空间,甚至连储藏的空间都有。大家都觉得这个空间很不错,应该拿出来做展览与大家分享,于是就慢慢有了艺心。其实我觉得艺心美术馆完全是为我自己开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么一颗艺术心。我们待在这里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觉得王老师在这里听了这么久,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王老师他也带来了四个与我们互动的主题:1.艺术机构的现状与问题。这个刚刚大家讨论得比较多。2.美术馆的公共性;3.美术馆的可持续性;4.美术馆的国际视野和地区文化特质。下面,我们请王老师谈谈如何将国际视野与发展有宁波特色的民营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对接的建议吧。

王纯杰:

谢谢大家再次给我机会,我刚刚听了很多。其实宁波的文化机构、美术馆很多元,有传统的根雕、竹雕,还有水墨、油画,还有研究的机构,也有国际交流的机构,很丰富。一个多元丰富的生态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基础。刚听了张馆长讲她把自己的工作室拿出来用于推动社会艺术的发展,原来她是为自己服务的,现在是为艺术家服务了。这样的选择必然牺牲了不少私人时间。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去香港也找了机构,一个很大的空间,本来是给自己用的,后来想想还是推动大家共同进步吧。虽然这个空间用了10多年,可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做过个展,都是给别的艺术家做展览,为社会服务,为艺术家服务。所以这种公益的心态也是难能可贵的。

刚才大家谈到艺术机构的经费问题,我很同意蔡馆长说的,我们无论是靠呼吁,还是靠政府,最终靠的还是自己。我们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国家的很多政策可能无法那么快落实。比如在上海,首先,我可以就我的项目,申报国家文化部的基金。当然,如果有渠道的话,还可以关注国外的艺术基金。其次,可以向上海市政府申报。宁波还多了一层,可以向浙江省政府申报。第三是区政府,区政府给的资助非常多元,比如说区政府选几个美术馆,你做得好,水电费方面会给予一定的支持。除了给予美术馆本身的支持,还可以争取项目支持,项目分为展览项目和教育项目,二者可以分开。你做展览,配套的教育又可以拿钱。当然,政府的资助得来不易,因为本身的要求很多,不熟悉情况随便做做可能难以成功,有些甚至还要带着项目,面试专家。所以要非常重视,要找专人承担这些任务。

同时,可以成立艺术基金,尤其是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免税,虽然数额不多,但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要开源,要多元化,方法很多。譬如说国际展览,一般人做成本将近2000万元,而我做都不到100万元,其原因在于谈判。首先,你要懂这位艺术家,成为他的朋友,这样他会帮你想办法,之后就是落地接待我方解决,海外方面,由艺术家出面,我们一起找国外机构,共同想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每个馆都适用,每个馆有每个馆不同的方法。这不是一个公式可以解决的,要灵活、多元筹划。而且时代在变,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我能申请成功,在2016年做可能就会失败。为什么呢?因为上海的美术馆越来越多,场地越来越多,原来做品牌展一年做了好多场,大家都在竞争。你们一定要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做。

还有一个做国际展的捷径——搭乘国际交流的快车。比如,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我就做英国艺术家的展览。明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就安排法国的展览……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获得国际企业的赞助,自己的投入就少。这方面,各位馆长还可以再动一动脑筋的。

关于地方特色,我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一场杨柳青的画展,展品是传统的,但其摆放方式却是完全当代的。这完全可以移到当代美术馆去做。所以,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展品展陈,可以用当代的方式去呈现,懂得这点很重要。敦煌展到喜马拉雅来可以用当代的方式去做。我自己也曾用余杭的良渚文化来装点一间建筑师事务所。在当代的建筑、展厅中,对传统事物进行展示。展览的外表全是当代的,展示的内容却又是传统的。我策划的展览也不乏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并置,将它们混搭在一起做,这样可以很当代。关键是你从怎样的视角去看,不能说当代、传统是割裂的。例如:做一场“桃花源”的展览:展览的理念就是一个——“桃花源”。展览可以从《桃花源》这张画开始,重塑了一个桃花源,把以前的桃花源展示出来,然后将其与我们建筑师未来想做的“桃花源”交融在一起——里面有当代艺术,有影像艺术,还有装置艺术……这样一个展览让人区分不出传统与当代。所以地方特色的展览要有传统性,同时用当代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去呈现,用当代的角度去说明它的问题,一样可以变成一个当代的展览,一样可以走向国际。

蔡秋华(水墨艺术馆):

我认为艺术馆的办馆,实际上还是三条线,一条线是收藏。艺术馆我觉得还是有博物馆收藏的功能的。但每个艺术馆的定位不一样,它的实力、规划都不一样,所以就不展开谈了。就目前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术,然后是经营。作为展览来讲,一方面要照顾到它的学术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它的成本。怎么来通过展览做一些经营,王老师的演讲大大地开阔了我的思路。就像我们写字也是一样,老师总是在说“越是古典的越是现代的,越是中国的越可能是国际的”。这说明很多东西都可以做融合,看上去是很传统的东西,它其实也可以得到一个很现代的呈现,与当代空间做融合。那你当然也可以将一些当代的、现代的、国际化的展品放到中国传统的空间里展示,这是互通的。品格高的东西有共同性,都有一定融合的基础。

另外,我建议,首先,大家应该多出去看看,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上海,或者北京、杭州,或者香港。出去了才会有收获,才能给你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每天待在家里,你只会遇到问题,沉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会更好。

第二,我们联盟成立了,我觉得可以多请外面的老师来讲课,分享经验和资讯,将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模式带过来。同时,我们也可以走出去,我们可以去香港、上海、广州、深圳,这些氛围比较好的地方。他们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资讯更集中,我们可以取取经。费用方面,联盟可以分担一些,不够的我们大家都AA制。大家一起学和自己一个人学是不一样的,学的时候大家会碰撞,会交流,这又是一次升华。宁波是个不大的城市,说实话想进入全国美术馆的“第一方队”难度很大,但我觉得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的话,我们的处境会更加尴尬。我们水墨艺术馆有很多股东,他们会给我提要求,而我要判断要求是否符合自己的艺术追求,是否符合办馆理念。

另外我从个人的角度谈,接下来我们的联盟是不是可以出面解决几个具体的问题。首先,民政局登记美术馆、博物馆,这方面的相关审批,前置的一些条件我觉得可以再研究。现在给我们登记的条件要求很高。第二,文化部门对博物馆的审批的条件要求不要那么高。刚一位同行也提到鄞州区有一个每位观众补贴十块钱门票的政策。但是大家都误会了,我们是没有的,为什么没有,因为文件的要求是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馆是不在博物馆序列里的。什么叫博物馆?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必须成立理事会,有政府人员参加。我们没有享受公办艺术馆有的政策,但是成立条件却和公办艺术馆是一样,这是不合理的。第二个要求是有三百件藏品。所谓藏品是什么,不允许变卖,一旦发现流动,变卖了就是违法的。要三百件藏品,我感觉非常难,民营美术馆、民营博物馆,我们要鼓励它去流通。换句话说它的馆藏,应该有它自己独立的立场,如果让你来管,你凭什么要求一定要300件,凭什么要求这三百件一定是明清名家的,这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博物馆现在区里、市里不能批,要省里批,省里授权市里批。所以即使博物馆在我们区里有政策补贴,我们也享受不了。最后,是对消防的要求。现在大多数美术馆都是文保房,或是工业用地,有些地方连土地证都没有,消防根本无法通过。

我的意思是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美术馆的加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并仔细研究一下,解决它。借着这个机会,希望到时候可以反馈上去。我不知道能不能解决,反正我们提出来了,能解决更好,不能解决我们就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主持人:

蔡馆长一直以来思路非常清晰,然后把每一点都清晰地表述出来,我觉得大家都是有同感的。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以后交流的机会会很多。最后这几分钟,我们还是听听王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吧。

王纯杰:

我觉得这个联盟非常好,上海没有,全国也没有。现在只有一个还没有注册的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我是这个论坛的主要成员之一,它每年都有年会。我相信很多人都参加过这个年会,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美术馆的一些问题。其实有这个联盟是非常好的,比如我们各自的展览信息、大家的宣传单,各个美术馆都可以放。联盟里的宣传单的尺寸是统一的,大家可以同时知道别人的信息。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的方式。还有联盟的合作,譬如说大型的展览一起做,一个馆力量不够,大家就集中力量一起做。还有个建议,譬如说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现在规定一年在浦东美术馆,一年可以到其他省的其他地方去做,我们这个联盟也可以申请,今年的活动还没有启动,2017年,在宁波办了一个中国民营美术馆论坛,除了全国的美术馆馆长,还邀请了一些国外嘉宾,通过这个联盟可以申请费用。这样,你们的经验和宁波民营美术馆的状态,全国马上就能看到。大家都会交流,因为有好处,好多展览资源就会不请自来。我们的好展览还可以巡展,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宣传,中国这么多地方,地域优势完全可以发挥出来。这个民营美术馆的论坛,还没有一个固定交流的平台,除了一个微信群,虽然在群里交流信息也很不错。但如果它有一个网站,可以将大家的展览共同展示出来就更好了。你们可以试试。今年的全国美术馆论坛11月举办的,现在还没开始筹备,我们也设有秘书处帮助筹备,联盟可以试一试。

刚才蔡馆长也说了申请美术馆的门槛问题。我知道上海的美术馆界要立法,要有法律程序,它的要求是立法,没有立法它就隶属于博物馆,博物馆要求更高。如果是针对美术馆立法,级别降下来了,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调整的,但是我想应该可以多种层次。我们有艺术中心,艺术中心可以多一点,艺术中心可以开放给更多市民参与。我们可以有艺术空间,有多几个层次。申请经费的时候只要你这个项目对,国家文化基金觉得这个项目是公益的,你就有成功的可能。当然,过程是有点辛苦的。这个基金全国的美术机构都可以申请,政府要有一个弹性,只要这件事情是做艺术的,做公益的,对社会有好处的就可以做。

主持人:

好,今天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聊,但时间差不多了,在我们这个沙龙结束前,张馆长还有一些另外的工作要布置。

张维萍:

谢谢主持人,我就在这里再说几点。

第一,我想说的是联盟。联盟是什么?它是大家合作的一个平台。在这里,不管谁,都不能代表政府。我们每一个联盟成员也仅仅是一个会员单位。那么我们有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供我们的信息,提交我们的诉求。

第二,我们的主管单位是文联。文联是什么?文联是统管社会各个协会的一个机构,它不是一个政府的职能机构。我们之前谈到的很多实际问题都是需要政府职能机构对接的。我们在前期调研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类似这样的问题。一般政府职能机构解决问题就相对比较直接,比如说,可以直接从文化局、文化厅等机构的角度出发。但是说到文联的解决问题方式,更多是一种反映,是一种诉求。

文联的领导好多都在机构里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是文联始终不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那么文联可以为联盟做些什么,到底文联能给什么资金呢?它能给项目资金。

这里,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有效地把2017年的资金给用到。那么怎么用呢?第一,得看我们的业务;第二,得提升我们业务的能力。比如说资金使用,就要问我们的秘书处,包括我这个秘书长。我说他们要做一个展览,我扶持一个,这行吗?我们现在联盟里面有四十家美术馆、艺术馆,大家天天在做展览,你说是不是?所以我们肯定会有一些相应的要求。但这个要求需要尽量符合实际,这就是我们现在商议的问题。

还有三个基本方面我想再强调一下。1.今年的沙龙,我们艺术馆请到王馆长来分享他的经验,其他几年,也请到了相关专业人士来做沙龙。2.关于做展览,展览真的还是要有一定的策划。我不说做得该怎么高大上,但是,要有一个策展方案,要有一个策展运作,并最终达成功效。比如说,要申报王老师刚才讲到的国家艺术基金。我曾经去报过这个国家艺术基金,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首先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符合国家要求的策划理念,其次你要有一个系统的团队来做这件事情,还有最后哪怕其他环节不讲,你还要到北京去呈送你这个项目,那里有一大批专家坐着,等着考察和审核你的项目。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好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要自己去应对这些专家,回答他们的问题。所以国家艺术基金,的确不容易申请到。这是我说的题外话。

我们今年三项工作,一个沙龙、一场展览,还有第三项是我强调的公益项目。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公益项目?打个比方说,你做的培训,你是为残疾人服务的,你是为自闭症孩子服务的。我们这里还有摄影中心,我在摄影中心做了一个公益性的专题片,专门在一些相应的自媒体上播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这种就是公益项目,社会公益项目。今年,文联对此就出了一个补助项目。文联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比如说我们的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真的是想不到一名英语老师,后来自己画牡丹,画中国画,他可以做得如此国际化。前年,我们宁波美术馆的中东欧展览,市领导来参观。这是一个大型活动,结果红牡丹的这位老师,带了一大波外国留学生来参加活动。外国友人们说画红牡丹才花了一个月就画得这么好了,觉得特来劲儿。在美术馆的大厅里面,一排桌子排开来,大家都画红牡丹。因为中东欧的展览,有中东欧国家的大使来参观,也觉得很好玩,领导也看到了他们。这个活动办得很成功,我相信也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的。实际上,有时候就一小点亮点,还真的需要很多创意和脑筋。

今年我希望我们联盟的成立能把一些活动给做起来,把文件的政策给用实,把我们该享受的一些东西给享受好,并且把我们的诉求给递交上去,就这样一步一步来。

谢谢各位!

以上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编辑、整理:陶丹、陈远方。

如何走出去?

2017年中国文联中华文化走出去视觉艺术策展人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文·孙 周

由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举办的“2017中国文联中华文化走出去视觉艺术策展人高级研修班”于2017年4月9日至20日在北京京东宾馆开班,本人有幸被市文联推送,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2名优秀的策展人、美术、摄影工作者一同参加了这次研修班的学习,聆听了范迪安、单霁翔等国内知名美术馆、博物馆馆长、院长、策展人的授课指导,研修院更是非常有心地安排学员,分组入驻到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博物馆、艺术机构进行为期五天的实地学习取经。

“2017年中国文联中华文化走出去视觉艺术策展人高级研修班”开班,首先由文化部外联局政法处朱宏斌副处长为我们做了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探析》的开题演讲。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层面,首先回顾了“十二五”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通过国际间国家合作协议的签订情况,国家打造文化品牌的推广活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执行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文化援助,文化贸易的开展等七个方面,肯定了国家在对外文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十三五”规划的大前提下,国家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和要求,还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做了进一步分析,认为对外可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可增强文化建设的品质,促进国内外文化资源融合发展。最后结合现当代艺术的一些策展案例,讲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如何与我们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出既适合国外接受又能真正反映中国优秀文化的艺术和展览产品,推动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政策的提出,目的就是要进行文化的传播,所以本课程首先梳理了文化传播的模式和途径,从自发性和主动性两个传播角度出发,结合历史上的文化典型事例、文化现象等史实,总结出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战略就是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也是此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国家政策,更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现阶段中华文化之所以走出去,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任务,讲座从九个方面论述了这一内容,虽然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出去,但也存在走出去的困境和瓶颈。因此要从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主题的设计和培养走出去的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为了确保展览及展览活动的协调、有序、高效,一套相应的展览策划规则及机制就显得尤其必要。所以特别设置了一堂“如何做好展览的项目管理”的课程,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易小琦、谢洋艺共同讲授。讲座从管理学的角度,让展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具有可操控性。在管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知识的总称,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将项目管理分为: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综合管理。本课程借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来讨论展览项目的管理。按照这个概念,对于展览项目本身的管理,可以分为启动—计划—实施—收尾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监控,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与人、与外界的沟通等相关管理则是贯穿整个项目当中。因为每个展览都有最后开幕的时间和展期的规划,所以展览项目的管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时间的管理,引入了甘特图模板,将展览时间管理图形化,利于直观任务的进展情况、资源的利用率等,以上内容是对项目本身管理。展览中还包括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也就是项目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团队的建设,这也是展览执行的一个重要方面,讲座从项目团队建设方式、建设内容、团队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等方面来讲述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策展团队。讲座还引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干系人管理”来比拟展览中团队的建设,但是干系人管理对于策展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所以解释了干系人的观念和项目中什么属于干系人,不同干系人的远近关系,干系人的管理方法和沟通方法等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继东老师的课以“传播的新生态、新观念与新策略”为题,与我们分享了传媒学最前沿的研究内容,对于拓展学员的传统思维,审视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借助新媒体做好展览、传播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讲座首先通过生动的实例(如人的阅读方式和体验的变化等)讲述新技术的创新,媒体硬件的革新带动了媒体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为了适应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而国家的政策领域,一些战略决策的制定等都是新概念产生的结果。

故宫博物院孙淼老师讲授“传统与现代——故宫展览概况与策划理念”的课,分历史、挑战、规划、创新四大块,并通过几个策展案例,图文并茂地传授了什么样的空间讲什么样的故事,文字内容要与展品相结合等策展技巧方式,深入浅出、很具操作性。(图1、图2)

摄影策展方面,中国新华社资深图片编辑陈小波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摄影策展的巨大魅力,感触颇深。陈小波的策展经历和成就体现了策展人要有丰富而且极具深度的专业背景,背景可能是艺术的、历史的,甚至是一些冷门的专业,但它们都对你从事的策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展览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你要对它倾注你的感情。每一个展览都有自己的标准、视角和评判原则。第三,展览要讲好故事,讲生动的故事。第四,坚持做温情的展览,不做假大空的展览。好的摄影图片一定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那个时代的某种关系,以上这几点体会给我今后的策展工作带来极大的启发。

外国艺术史抒写的方式总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中心论,中国及东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被边缘化,但实际上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轨迹与世界艺术史的发展并不是相互平行,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的讲座“文明类型与历史叙事”启发了策展班学员重新认识中国艺术史与世界艺术史发展的关系。通过深入挖掘史实资料,会发现100年前的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如果站在全球视野下去观察的话,会得出与课本中所说的不同的结论。所以对中国艺术发展的研究,不能脱离了世界艺术这个大舞台。

学习期间我们还参观、访问了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今日美术馆馆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美术馆的发展历史,之前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发展的一些计划。坚持做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是今日美术馆始终秉持的宗旨。(图3、图4)在国外,当代艺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受众群,特别是纽约,它是美国当代艺术的中心。但在中国,一方面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只有30多年,且现在与90年代相比已不是当代艺术的辉煌期。另一方面,中国的公有性质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展示当代艺术方面,受着诸多限制,能够进入这些地方的作品也大都属于经典之作。但当代艺术必须有一块展示的阵地,因为它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方面的反思,并且带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今日美术馆基于自身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推出“今日未来馆”计划。立足当前,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的展示方式,借用新媒体的技术,形成了“实体展示—虚拟体验—增强现实”的展览体系,他们称之为“今日未来馆”。

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和国际艺术的交流,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策展人之一,也在不断将中国策展人的文化立场通过展览传达给全世界。他以“展览策划与文化立场”为题,为我们讲述了策展人的文化立场和展览策划有着怎样一种密切关系。讲座通过大量的策展实例和各国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历史,告诉学员作为一个策展人有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范先生从“展览形态的现代转换”切入,通过介绍展览的产生和发展、前世今生,让学员了解到人们对艺术历史发展的认识过程,策展人要有这样的基础知识,要通过历史上的不同展览形态看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表达,这些是做展览策划的基础。其次是美术馆的展览策划,结合美术馆藏品研究和历史叙事、当代观照与文化场建构两个内容,阐释美术馆策展的主要内容、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最后结合当代艺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实例,强调展览策划如何能将历史与当代进行联系。

通过这十几天来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迫切性、必要性。策展人工作的起因和动因和其文化立场密切相关,这不仅仅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展览的策划动机、主题,选择艺术家、确立的传播口径,都需有一个文化立场;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面前,策展人更要以自己的文化立场来宣扬本国的文化,展示本国的国家形象。作为一名在基层的文艺工作者、美术馆人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此有责任、有必要将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飨美术馆界同仁以共勉。

作者系宁波美术馆学术典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