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井士剑


展览时间:2023-05-31 至 2023-06-12
展厅:2号展厅 

展览“长亭外”,取自一段源远流长、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它既是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的开篇,也是井士剑创作这批作品的索引,一段绘画考古旅程的开始。

然而,展览并不着力于对这首歌曲的意蕴悠长的美感描述,或是对李叔同传奇人生的书写。井士剑更关注这个故事的前传,《送别》之前的历史。1905年,李叔同留学东洋,被当地广泛流传的歌曲《旅愁》中动人的旋律打动。几年后,李叔同为它重新填写了歌词,便有了这首家喻户晓的《送别》。然而,《旅愁》的曲调并不诞生于东洋,而是更遥远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作曲家约翰.庞德.奥德威创作了一首名为《梦见家和母亲》的歌曲,因为反对种族制度的缘故,饱含深情的词句,让歌谣冲破南北之间的藩篱,成为那个年代经典的曲目。

曲折而又漫长的历史,引发了井士剑的兴趣。然而,他关心的并非是历史,而是历史转化为知识的过程,故事的转折点,我们的故事和知识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一个“知识”发生了变化?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变化,在这个变化之后,我们又如何看待这场发生?

如果我们简单的将艺术家对历史、知识、哲学的理解,作为对绘画的全部解释,我们既是高看了绘画,又低估了绘画。

“长亭外”的故事,只是井士剑创作的索引,艺术家有着更为复杂的知识和视觉转化系统。历史中的片段,最终被转化为画中的物象:《送别》的长亭,原曲的乐谱,扮演黑人的歌唱者的脸庞,《茶花女》剧照里的花朵,李叔同在虎跑时的一片泉水。

和后现代哲学相似,但又不同,井士剑总在完整的故事中寻找片段,用绘画重新给予这些“片段”面孔、情感、温度和感受,给予其想象。这种想象和感知生成的过程,恰恰成为井士剑绘画的核心,也是绘画的魅力所在:一种接近于“霉变”的视觉过程,从一个念头,到知识考古形成的绘画观念,再到创作过程中的不断联想、延展、打破、比拟、漫无边际的生长,像是一场思考与视觉运动的光色反应。

如果说,绘画考古学是井士剑创作的路径,那么想象、比拟、串联,故事的再次生长,就是井士剑使用的语法。但接近于这种语法的方式,却是要回到井士剑的另一个核心特征,对艺术语言的混合性使用。苏派绘画、写实主义、象征主义、观念艺术、现代主义、中国传统绘画等语法,含混在井士剑的画作之间,成就了欧洲形而上学精神和杭州人文风景之间的结合。

然而,这些混合性语法的使用,并非来自于艺术史的教条,而是井士剑个人的经验和自由意识。对追求固定风格和单一主题的厌恶,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才能和天分,在他和我的交谈中,那些前后并不相关的逻辑,随时跳闪的思绪中散发出个体与自由想象的魅力:他经由《送别》曲调的原产地马塞诸塞州,想到那里风景与他的老家东北有着同样的维度,它们的农田盛产同样的作物,而他如今生活的西湖与夜晚归家的虎跑路,又神奇的借着李叔同的典故,连成一片绘画的大陆。

策展人:崔灿灿

2023年5月18日

▲《溪泉》 布面油画 30x40cm 2023

▲《亭外》 布面油画 40x60cm 2023

▲《湖》 布面油画 30x40cm 2023

  • 分享:

停止入场:

正在展出


“胸怀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书画艺术研究展
2024-04-26 至 05-19
生命大写意——朱松发艺术展
2024-04-20 至 05-05
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艺术展
2024-04-12 至 05-05
沈行工陈列展
2024-03-29 至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