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文
中文
English
在线预约
首页
展览
藏品精选
学术研究
创作研究
资讯
艺术家工作室
公共教育
参观美术馆
美术馆概况
在线预约
语言/Language
中文
English
搜索
展览
返回
正在展出
展览预告
展览回顾
展览申报
藏品精选
返回
书法、篆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漆画
素描、速写
水彩、粉画
综合材料绘画
资讯
返回
美术馆动态
采购信息
艺术家工作室
返回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动态
公共教育
返回
公教动态
参观美术馆
返回
参观须知
交通、馆内地图
开放时间查询
服务指南
美术馆概况
返回
美术馆介绍
机构设置
馆内设施
外滩历史变迁
宁波文明之光
搜索
首页
展览
岁月履痕——肖峰、宋韧作品展
岁月履痕——肖峰、宋韧作品展
展览时间:2008-04-30 至 2008-05-14
展厅:2号展厅 3号展厅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这样一群艺术家,他们因革命需要踏上艺术之路,他们的艺术创造烙着鲜明的时代印迹,他们的人生与艺术因时代的跌宕而起伏。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和他的夫人宋韧,正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肖峰、宋韧,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父辈先后在战争中牺牲,各自都为抗日宣传队的一员,他们在革命队伍里学习、成长;解放后,肖峰留学苏联,宋韧留苏因中苏关系恶化而被搁置,留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他们结为伉俪以后,互相依托、共渡患难、同享辉煌,艺术创作上有分有合、取长补短、各有建树。无论是肖峰留苏的毕业刨作《辞江南》,还是宋韧的《小八路》,以及他们合作的《拂晓》等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革命经历和体验,是他们艺术刨作取之不竭的资源。 肖峰执掌中国美术学院十三年,正值中国处于改革开放,不断开拓进取的关键时期。他始终坚持发展、创新的治校方针,大力提倡学术民主,使学院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贤内助宋韧帮肖峰操持众事,排解矛盾,凝聚力量,为学院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真是“志同道合,相得益彰”。 肖峰、宋韧虽然步入古稀之年,但是激情未减当年,肖峰的《胡耀邦》、宋韧的《总理在一九七六》、《陈毅在一九四九》,这些作品无不是以一个革命者的伟大灵魂来反映一个时代的佳作。今年是他们从艺六十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了这个回顾展,这里陈列展出的仅是肖峰、宋韧从艺六十年的部分作品。回望岁月的履迹,这些作品有着一种温厚的力量,深深地牵动着我们,匍甸在时代的地平线上,去感受人生与艺术相互引领和激发的生动情态,并深深地期待他们另一个艺术创作高峰期的到来。 预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许江 2008年4月30日
肖峰
,193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求学于抗日根据地江都简师,并加入江都县简师抗日宣传队,开始了最初的艺术生涯。1944年参加我国著名的少年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以后近七年时间,辗转了于苏、皖、鲁、冀、晋、豫等革命根据地。解放以后,调至杭州国立艺专接受正规艺术教育,并于1954年8月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60年6月,完成毕业创作《辞江南》。在毕业答辩会上获得优秀成绩,并授予“艺术家”称号。回国后任教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64年创作了《创业的年代》等作品。文革中,肖峰被关进牛棚批斗,受到非人的虐待,近乎丧命。文革后期重新拿起画笔,创作了《白求思》(1971)、《老英雄参观新地道》(1975)、《井冈红旗代代传》(1975)和大型油画《乘胜前进》(为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创作)、《战斗在罗霄山上》(1976)、《历史不许重演》(1976)等一系列重要作品。粉碎“四人帮”后,肖峰更是焕发了青春,相继与宋韧合作创作出《我们的总司令》(1977)、《深情》(1977)、《洪湖水》(1977)、《阳光下》(1977)、《拂晓》(1979)、《村姑》(1979)等。1982年底调回母校,并随后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宋韧
,1932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今威海荣成市)一个革命家庭。自幼由党和政府抚育,参加了文工团和新华书店宣传工作。1947年后先后在华中建大艺术系山东大学和华东艺专学习。随后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期间曾被选派将去苏联留学,但因故未成行,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1959年与肖峰结婚。1961年调往浙江美院后,先后创作了《甘蔗田》、《夜读》(1964)等。文革后期重新开始创作,创作了《白求恩》(1974)等作品。文革后,合作和创作了《战斗在罗霄山上》(1976)、《我们的总司令》(1977)、《乘胜前进》(1977)、《小八路》、《黄水娃》(1981)、《老兵》(1982)、《三大姐》(1984)、《哀思》(1993)、《总理在1976》(1994)等。
分享